健康瞭望哨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健康瞭望哨 > 趋势瞭望哨 >

趋势瞭望 伤寒论第142条

伤寒论条文各家讲解

第142条: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之脉,络头下项,头项强痛者,太阳表病也。少阳之脉,循胸络胁,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少阳里病也。大阳少阳相并为病,不纯在表,故头项不但强痛,而或眩冒。亦未全入里故时如结胸心下痞硬,此邪在半表半里之间也。刺大椎第一间、肺俞,以泻太阳之邪。刺肝俞,以泻少阳之邪。邪在表,则可发汗;邪在半表半里,则不可发汗,发汗则亡津液,损动胃气。少阳之邪,因干于胃。土为木刑,必发谵语、脉弦。至五六日传经书,邪热去而谵语当止,若复不止,为少阳邪热甚也,刺期门,以泻肝胆之气。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并。犹合也,彼此相兼合而有轻重多寡之不同,谓之并。盖少阳间阳明,去太阳远,故但兼并也。头项强痛见首条。眩,目无常主而旋转也。冒,昏蒙不明也。二阳之脉起于目二眦,风能羊角旋而善偃蔽,少阳属木,故得之则眩, 太阳属水,故受之则冒。或与时,互言也。少阳之脉络胁,而太阳内陷则为结胸,虽非内陷,然以并入,则几于陷矣, 故有时或似结胸而心下痞硬,非谓真实常如此也。然胸乃阳明之部分,太少并,阳明不言而可知矣。肺俞,在第三椎下两旁,肝俞,在第九椎下两旁,皆挟脊,各去同身寸之一寸五分,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肺俞留七呼,肝俞留六呼。夫肝与胆合,刺肝俞,泻少阳之太过也。而肺与膀胱非合也,刺肺俞,其以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出焉,肺主气,故刺之以通太阳膀胱之气化与。不可发汗者,以不独太而有少,少阳无发汗法也。谵语者,心火炽而胃土燥也。木火通明,故木盛则火炽,所以弦脉偏见也。期门,见第六十四条。

喻嘉言《尚论篇》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少阳之脉络胁胁②间,并入太阳之邪,则与结胸证似是而实非也。肝与胆合,刺肝俞,所以泻胆也。膀胱不与肺合,然肺主气,刺肺俞以通其气,斯膀胱之气化行,而邪自不能留矣。发汗则谵语,与合病木盛克土之意同。注谓木盛则生心火,节外生枝,反失正意。脉弦亦即合病内少阳胜而阳明负之互词,此所以刺期门,随木邪之实而泻之也。仲景通身手眼,后人只泥于一手一目,可乎!

② 胁胁∶豫章本作'胸胁'。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此言二阳并病,涉于经脉而宜刺也。太阳与少阳并病,言太阳之并病于少阳也。头项者,太阳、少阳经脉所循之部署也。强痛者,邪实于经也。眩冒者,经气之虚也。邪薄于经,经气不能从心主以外达,故时如结胸而心下痞硬也。当泻在经之邪,而气机自转矣。大椎第一间,乃督脉与太阳所循之经俞;肺俞者,肺主皮毛,刺之所以泻太阳之邪也;肝俞者,厥阴乃少阳中见之气,刺之所以泻少阳之邪也。慎不可发汗以夺心液,夺心液则谵语。夫一日太阳,三日少阳,少阳之脉弦,至五日而谵语不止,当刺肝之期门,使邪不传厥阴,亦所以泻少阳之意也。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注】此言太少并病,涉于经脉而如结胸,宜刺以泄其气也。太阳与少阳并病者,言太阳之病并入于少阳之经也。太阳少阳之经脉交会于头项,二阳经脉受邪,故头项强痛也。眩,晕也;冒,首如有覆戴,戴阳于上。二阳经虚,故或眩晕也。夫在太阳则结胸,在少阳则胁下痞硬,今两阳并病,故时如结胸,而实非结胸,心下痞硬而不胁下痞硬也。大椎第一间乃督脉之经穴,又太阳少阳经脉所过之处。太阳之脉,由天柱而下,过督脉之大椎。少阳之脉循肩井,亦过督脉之大椎。肺俞、肝俞,又太阳之所循历,厥阴又与少阳为表里,故刺之以泻太少并病之邪也,慎不可发汗竭其经脉之血液。经脉燥热,必发谵语。脉弦,少阳之气盛也。五日谵语不止,至六日,时值厥阴主气,恐少阳之火与厥阴之风相合,则火愈炽也,故先刺肝之期门,迎其气而夺之,使邪不传则愈。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少阳之脉,起目锐眦,上抵头角,其内行者,由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故头项强痛者,太阳之邪未罢;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少阳之邪方盛也。大椎在脊骨第一节上,刺之所以泻太阳邪气,而除颈项之强痛。肺俞在脊骨第三节下两旁,肝俞在第九节下两旁,刺之所以泻少阳邪气,而除眩冒。时如结胸及心下之痞硬,慎不可发汗以亡胃液。液亡胃燥,必发谵语,且恐少阳之邪,得乘虚而干胃也。若脉弦,至五六日,谵语不止,是少阳胜而阳明负,亦如阳明与少阳合病之为失也。故当刺期门,以泻少阳之邪。亦慎勿下之,以虚其胃,胃虚邪陷,必作结胸。如本论云∶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也。

柯琴《伤寒来苏集》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头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并病无结胸证,但阳气怫郁于内,时时若结胸状耳。并病在两阳,而反下之如结胸者,成真结胸矣。结胸法当下,今下利不止,水浆不入,是阳明之阖病于下,太阳之开病于上,少阳之枢机无主。其人心烦,是结胸证具,烦躁者死也。

吴谦《医宗金鉴》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注】太阳与少阳并病,故见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之证。而曰或、曰时如者,谓两阳归并未定之病状也。病状未定,不可以药,当刺肺俞,以泻太阳,以太阳与肺通也;当刺肝俞,以泻少阳,以肝与胆合也。故刺而俟之,以待其机也。苟不知此,而以头项强痛为太阳之邪,目眩胸满为少阳之邪,发其汗,两阳之邪乘燥入胃,则发谵语。设脉长大,则犹为顺,可以下之,今脉不大而弦,五六日谵语不止,是土病而见木脉也,名曰负。负者,克贼也。慎不可下,当刺期门,以直泻其肝可也。

【集注】方有执曰:并,犹合也。彼此相兼合,而有轻重多寡之不同,谓之并。盖少阳间隔阳明,去太阳远,故但兼并也。

喻昌曰:少阳之脉,络胁肋间,并入太阳之邪,则与结胸证似是而实非也。肝与胆合,刺肝俞所以泻胆也。膀胱不与肺合,然肺主气,刺肺俞以通其气,斯膀胱之气化行,而邪自不能留矣。发汗则谵语,与合病木盛克土之意同。脉弦亦即合病内少阳胜而阳明负之互词,刺期门以泻木邪之盛也。

林澜曰:大椎即百劳穴,一椎上陷中,主泻胸中诸热气。第一间疑即商阳,在手食指内侧,主胸中气满,热病汗不出。肝俞在九椎下,肺俞在三椎下,各去脊中二寸,二穴并主泻五脏之热。期门在乳根二肋端,主伤寒,胸中烦热,过经汗不出。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注】既有结胸之证,亦即有如结胸之证。

太阳与少阳并病,二阳之经脉交肢于头项,受邪则头项强痛,二阳之经脉皆起于目而行于头,受邪则目或旋晕而眩,头如覆戴而冒。

夫病在太阳则结胸,病在少阳则胁下痞硬。今两阳并病,原非结胸之证,而时如结胸,不为胁下痞硬,而为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以泄太少并病之邪。不已,更刺肺俞以通肺气,斯膀胱之气化行而邪自不留;复刺肝俞,以泻少阳之邪,盖以胆与肝相表里也。慎不可发汗,以竭其经脉之血津。倘若误发其汗,则经脉燥热而谵语,相火炽盛而脉弦。若五日是谵语不止,六日值厥阴主气之期,恐少阳之火与厥阴之风相合,火得风而愈炽矣,当刺肝之期门,迎其气夺之。

此一节,言太阳少阳并病,涉于经脉而如结胸,宜刺以泻其气也。(并者,犹秦并六国,其热大也。)

按:《图经》云:大椎一穴在第一椎上陷中,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可刺入五分,留三呼泻五吸。肺俞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二寸五分,中间脊骨一寸。连脊骨算,实两旁相去各二寸,下仿此。足太阳脉气所发,可刺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肥人可刺入五分。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宜照上实折,可刺入三分,留六呼。期门二穴见上章。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凡并病必主动在阳明,阳明主阖,阖力撮之而后并。病有太阳阳明、少阳阳明者,乃阳明幻作太少,非大少幻作阳明也。有二阳并病,无太阳阳明并病者,阳明能并太阳,太阳不能并阳明也。有阳明少阳合病,无阳明少阳并病者,少阳只可合阳明,更不能并阳明也。本篇三见太少并病,而见证不在胁下而在心下,心下为中土,显见并病已隶入阳明矣。独是下文并病句无'与'字,本条多一'与'字,又何别耶?二阳并病者其常,太少并病者其变,少阳有汗吐下三禁,恐人只知二阳并病,茫然其与少阳并病而不知禁也。书头项强痛,太阳病有端倪。曰或眩冒,少阳或露端倪耳,指明之曰与,太少尚有遁情哉。曰时如结胸,何似结胸之多耶?上下文有曰如结胸状,却非限以时,有时如是,有时不如是者。少阳转枢不以时,必下胸贯膈不以时,故时与胸中有影响耳。最难堪者心下痞硬,邪气变为痞,正气变为硬,硬状因痞状为转移。则凡下文诸痞证,当以本证为前提,以其与结胸若离合也。治之奈何?当刺大椎第一间,大椎穴贴督脉而会三阳,针从阳明下手,左右其针口,以排解太少。次及肺俞肝俞,一引太阳之邪达皮毛,一引少阳之邪出筋膜,直以针法代行汗法耳。戒曰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少阳篇内亦云然,盖发汗则邪逐少阳以乱窜。彼证曰少阳不可发汗,本证就令太阳可发汗,而汗其半而遗其半,其为谵语则一也。况复脉弦,弦是少阳之独脉,岂非太阳之病已交卸,责少阳以独病乎?彼误发少阳汗,少阳犹幸减半病,尚有胃和之望,若仅发太阳汗,少阳不啻加倍病,安有胃和之望乎?宜其五六日少阳不复回其本位,病形悉印入阳明之中,而谵语不止,比属胃之谵语有甚焉。恐少阳与太阳,从兹断绝矣。惟有假道去邪之一法,刺肝募之期门,令木火交通,一面安放少阳,一面调和三阳斯已耳。

曹颖甫《伤寒发微》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与少阳并病,其原有二:一为太阳水气不能作汗外解,循三焦水道内壅,水结寒水之脏,则胁下痛,水结寒水之腑,则少腹满而小便不行,此并手少阳三焦为病者也;一为太阳水气垂尽,胃中消食之胆汁生燥,此证津液先亏,设治之不慎,使胆火炽于胃底,胃中津液耗损殆尽,由是胃热上熏于脑,神识被蒙,发为谵语,此合足少阳为病者也。无如近世医家,妄称半表半里,甲木乙木,而不求病原之同异,一遇此证,无不以大小柴胡为圭臬,此真相之所以常不明也。考头项本太阳经脉,由脑后下项之道路,水气不能作汗,则强痛;水气少而经脉拘急,则亦强痛。水气郁而欲达,则病眩冒,此眩冒当从汗解者也;水气虚而标热上行,则亦眩冒,此眩冒之不当从汗解者也。水气结于心下,则心下痞硬而成结胸;水液不足,则虚气上冲,心下痞硬而时如结胸。时如结胸云者,明其有时而软,可断其非水结也。故治法当刺大椎第一间,间,去声,隙也。泻其肺俞、肝俞,令肺气不郁于上,则上源足资津液之虚。肝脏不郁于中,则肝液亦能滋胃中之燥。设不明其为津液之虚,泥于头项强痛,误用麻黄发汗,则胃中胆火,益无所制,将胃中宿食尽化燥屎,毒热秽气上熏于脑,而谵语作矣。曰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者,此亦开肝脏之郁。借肝脏余液,以息胃中胆火,使不至燥热而生变。盖因胆寄肝叶之内,惟肝液能制其炎故也。若过此以往,直可决为大承气证矣。不然,《少阴篇》之下利色纯青,此正胆汁为病也,何以急下而宜大承气汤乎?厥阴之厥深热深,厥微热微,此亦胆火内炽也,何以应下误汗而口伤烂赤乎?近人因此条谵语刺期门与后二节同,谬指为热入血室。夫妇人有经水适来经水适断诸凭证,故其谵语,可定为热入血室,此证为液亏胃燥之证,不知何所据而指为热入血室也?

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五”后,成本、《玉函》有“六”字。

《医宗金鉴》云:太阳与少阳并病,故见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之证。而曰“或”、曰“时如”者,谓两阳归并未定之病状也。病状未定,不可以药,当刺肺俞,以泻太阳,以太阳与肺通也。当刺肝俞,以泻少阳,以肝与胆合也,故刺而俟之,以待其机也。苟不如此,而发其汗,两阳之邪,乘燥入胃,则发谵语。设脉长大,则犹为顺,可以下之。今脉不大而弦,五六日谵语不止,是土病而见木脉也,慎不可下,当刺期门,以直泻其肝可也。

汪琥云:当刺大椎第一间者,谓当刺大椎一穴,在第一椎之间,为背部中行之穴,乃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先刺之,以泻太少并病之邪。

丹波元简云:《金鉴》以大椎第一间为肺俞,其说原于成氏。果然,则当曰“第三间”。又《金鉴》载林澜说云“第一间,疑即商阳,在手食指内侧,此乃依有二间、三间穴”而云尔者,尤属牵强。又按后条云“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正与此条同义。

《本事方》曰:记一妇人,患热入血室证,医者不识,用补血调气药,涵养数日,遂成血结胸。或劝用小柴胡汤,予曰:'小柴胡用已迟,不可行也,无已则有一焉,刺期门穴,斯可矣。予不能针,请善针者治之,如言而愈。或者问云,热入血室,何为而成结胸也?予曰:邪气传入经络,与正气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经水适来适断,邪气乘虚而入血室,为邪迫上入肝经,肝受邪,则谵言而见鬼,复入膻中,则血结于胸也。何以言之?妇人平居,水当养于木,血当养于肝也。方未受孕,则下行之以为月事,既妊娠,则中蓄之以养胎,及已产,则上壅之以为乳,皆血也。今邪逐血,并归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汤剂可及,故当刺期门也。

《活人书》:海蛤散,治血结胸。海蛤、滑石、甘草炙各一两、芒硝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鸡子清调下。小肠通利,则胸膈血散,膻中血聚,则小肠壅,小肠壅,膻中血不行,宜此方。小便血数行,更宜桂枝红花汤,发汗则愈。

铁樵按:太阳病麻桂为主,所以驱外来之邪,其驱之法在发汗。少阳则不能发汗,所以不能发汗,因少阳是伏邪,若发汗,徒伤在内之阴液,与在外之卫气。此理已详第二十期《伤寒讲义》。本条为太阳少阳并病之证,亦不能发汗。并病者,太阳之病将并入少阳之谓,是即今人所谓转属病。既是转属病,虽太少两阳并见,而太阳已处宾位。因外表之邪,均将入于半表半里,而成纯粹之少阳证也。惟其少阳为主,故不可发汗。汗之,太阳之邪虽除,只是副病,液体因汗而少,心下愈痞硬,胸结,胃神经起变化。液少则神经失养,阴分既亏,热则愈炽,热炽则神经受炙,凡此皆可以致谵语,故曰慎不可发汗。据朱肱《活人书》云:伤寒结胸欲绝,心膈高起,手不得近。若下后而然者,谓之虚逆,当用枳实理中丸。古今用之如神,可以应手而愈。是则一比较稳妥之法也。又魏荔彤云:考《图穴》,大椎为督脉之穴,居身后,肺俞、肝俞俱属膀胱之穴,次第由大椎而下,同居于背,是太阳行身后之道路也。于此三刺,皆所以泄太阳经表之邪,而于肺、肝、膀胱无涉。诸家牵附,总由不知刺三穴泄经邪之义耳。按:魏氏所谓肺、肝、膀胱,该期门而言。期门为足厥阴经穴,刺之所以泻肝者。计两穴,在巨阙穴旁,同身寸四寸五分。巨阙是任脉穴,在脐上,同身寸六寸五分。

据此,是刺可以导伏邪使出,而不伤阴液,与汗不同,故不可汗而可刺。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

站群论坛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天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张隐庵曰∶此言二阳并病,涉于经脉,而宜刺也。太阳与少阳并病,言太阳之并病于少阳也。头项者,太阳少阳经脉所循之部署也。强痛者,邪实于经也。眩冒者,经气之虚也。邪搏于经。经气不能从心主以外达,故时如结胸,而心下痞鞭也。当泻在经之邪,而气机自转矣。大椎第一间,乃督脉与太阳所行之经俞,肺俞者,肺主皮毛,刺之所以泻太阳之邪也。肝俞者,厥阴乃少阳中见之气。刺之所以泻少阳之邪也,慎不可发汗,以夺心液,夺心液则谵语。夫一时裁阳,三日少阳,少阳之脉弦。至五日而谵语不止,当利肝之期门,使邪不传厥阴,亦所以泻少阳之意也。光在泾曰:太阳之脉,其直者从颠入络脑,还别出下项。少阳之脉,起目皆,上祗头角。其内行者,由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胆,故项强痛者,太阳之邪未罢,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少阳之邪方盛也,大椎在脊骨第一节上,刺之所以泻太阳邪气,而除颈项之强痛。肺俞在脊骨第三节下两傍,肺俞在第九节下两傍,刺之所以泻少阳邪气,而除眩冒,时如结胸,及心下之痞硬。慎不可发汗,以亡胃液。液亡胃燥,必发谵语,且恐少阳之邪,得乘虚而干胃也。若脉弦,至五、六日、谵语不止,是少阳胜而阳明负,故当刺期门,以泻少阳之邪。

金钅监曰∶太阳与少阳并病,故见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之证。而曰或,曰时如者,谓两阳归并,未定之病状也。病状不定。不可以药,当刺肺俞,以泻太阳,以太阳 与肺通也。当刺肝俞,以泻少阳,以肝与胆合也,故刺而俟之,以待其也。苟不如此,而发其汗,两阳之邪,乘燥入胃,则发谵语。设脉长大,则犹为顺,可以下之。今脉不大而弦,五、六日谵语不止,是土病而见木脉也,慎不可下,当刺期门,以直泻其肝可也。

丹波元简曰∶按金鉴以大椎第一间为肺俞,其说原于成氏。果然,则当曰第三间。又金鉴载林澜说云,第一间,疑即商阳,在手食指内侧,此乃依有二间三间穴面云尔者,尤属率强。又按后条云,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肺俞 肝俞。慎勿下之,正与此条同义。

冉雪峰曰:按此条言邪在经,当取之经。病已入里。不可强责表。从常病推到变病。从正法推到变法,结胸证多失未解 表, 早用攻下,在表,当以表解。少阳病虽汗吐下均忌,仍有小柴胡的枢,不求外而求内,不用药而用刺。所以然者,邪在经。刺之通其经。热已甚,刺之泻其热。既刺之而复药之,意在言外。如太阳上篇,太阳病,初服桂被汤,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即先刺后药。义可了然。本条刺大椎肺俞肝俞,是通其经的闭塞。刺期门,是泻其热的亢甚。观太阳中篇伤寒腹满谵语,肝乘脾,名曰从。刺其门,伤寒腹满自汗,肝乘肺,名曰横。刺其门,义亦了然,若拘牵文义,死于句下,谓曰或曰时如。是两阳归并定的名词。实太牵强。未定不可药,未定又何可刺,凡此均说不通。前引太阳中篇。是两个刺期门。此与下条。亦是两个刺期门。彼是一纵一横,此是一上一下。曲尽刺法之妙。或谓小柴胡中加牛膝、桃仁、丹皮,或酒制大黄之类,即可以药代刺,随 其实而泻之。要之不如针药并进便利效捷。证之太阳中篇,少腹急结,用桃仁承气汤。本条下文,热入血室,用小柴胡汤,不闻小柴胡桃仁承气,二方合用,讵得无故。本条明示不可发汗,为太少两阳并病。 邪已入内,寒已化热。曰满硬,曰眩胃,日时如结 胸,曰发汗谵语。表未全罢,二阳尚在,刺之里气通,则表气通。里证已急,谵妄不止。刺之结气散,则经气和。不以药汗而以针汗,不以药泻而以针泻,个中分际,很耐探求。或意欲以药代,对此项精义。殊欠领会,五日字亦当着眼。二日将传阳明,针足阳明,使经不传。与五日将传厥阴针足厥阴,使经不传,例义正同,且平肝即以息风清血即以宁脑。变例仍是常例。变法仍是正法。古典蕴藏丰富如此,学者勿滑口读过。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少并病”,原先是太阳病,传入少阳而发生少阳病,那么太阳病还没解,这就叫并病。“头项强痛”这是太阳证,太阳病证。“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这是少阳证。可是少阳证不明显,他搁个“或”,有的时候眩冒,“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嘛,有的时候如结胸,“胸胁满”嘛。(本条)说“如结胸,心下痞硬”,小柴胡汤也心下痞硬,它有人参嘛。

那么虽然他说太阳少阳并病,可是太阳证还存在,少阳证不太明显,时而有时而无。那么这也就说明柴胡证“若有若无”的时候,可以用针刺,这一段的意思就在这儿。

“当刺大椎第一间”,大椎就是第一胸脊,那个陷中就是大椎第一间(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这个穴是泄胸中热气,表证也属于上焦了,少阳病也是(属于上焦)。肺俞在第三胸椎下面,一面一寸五,肺俞是两个穴了。肝俞在第九胸椎下面,也是两旁各取一寸五。这两个穴呢,全是泄五脏之邪热的。用针灸用针刺的法子,以去胸腹之邪热就可以了。

“慎不可发汗”,少阳病是万不能发汗的,“发汗则谵语,脉弦”,脉真正弦了,真正变成少阳病了。不但(变成真正)少阳病,而且胃也不和了,有谵语了。到五日的时候谵语还不止,这时候就变成少阳阳明并病了。那么也可以刺期门。期门就在乳下面第二肋端(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期门穴祛胸中邪热,少阳病在柴胡证不明显的时候,也有刺期门的。那么这个(针刺)虽然这么说,用柴胡汤行不行呢?我认为行的,这个可以吃小柴胡汤。太阳与少阳并病,如果少阳证不明显,但是时有时无的时候,也可以用针刺的法子而来治疗。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说明这些问题。

任应秋《伤寒论语译》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365建站微信二维码

【校勘】《玉函经》、成无己本:“五日”作“五六日”。

【音义】俞,同腧,音庶。

【句释】“大椎第一间”,为督脉的经穴,在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棘状突起间,所以称作“第一间”,适当背椎神经后枝,治疗伤风、疟疾、烦呕、胸胁胀满等有显效。“肺俞”,在第三、第四胸椎横突起间,布有胸椎神经后支,治上气喘满,胸满胁急,振栗等症。“肝俞”,在第九、第十胸椎横突起间,布有背椎神经、后胸廓神经,治气痛吐酸、胸满、心腹积聚疼痛、咳而胁满等症。两者都为太阳经穴。“脉弦”为脉管壁收缩神经兴奋的结果,也就是脉管壁紧张的脉搏。

【串解】《医宗金鉴》云:“太阳与少阳并病,故见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之证。而曰或曰时如者,谓两阳归并未定之病状也。病状未定,不可以药,当刺肺俞,以泻太阳,以太阳与肺通也;当刺肝俞以泻少阳,以肝与胆合也。故刺而俟之,以待其机也。苟不知此,而以头项强痛为太阳之邪,目眩胸满为少阳之邪,发其汗,两阳之邪,乘燥入胃,则发谵语。设脉长大,则犹为顺,可以下之,今脉不大而弦,五六日谵语不止,是土病而见木脉也,名曰负。负者,克贼也。慎不可下,当刺期门,以直泻其肝可也。”

太阳、少阳并病,本是“柴胡桂枝汤”所主治,即或有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等症状,仍然可服用“柴胡桂枝汤”。但因为某些人的体质或者在某种环境下,不可能内服药时,便可以用针刺疗法,大椎、肺俞、肝俞这三个穴位,对上列证候,临床上完全是有效的,是否如《医宗金鉴》所说“通肺”“合胆”,可不用穿凿强求。“慎不可发汗”,这是个别人的体质问题。误汗“谵语”,为伤津热结的结果。“刺期门”,与第108、109条同一理由。也不必强调“木脉泻肝”的说法。

【语译】患太阳病的时候,同时又并发了少阳病,呈现头痛、项强、昏眩、胃部胀满等症状,甚至好像患结胸证似的,这时可以选择背部大椎、肺俞、肝俞几个经穴,用针刺治疗。在治疗期中,不要再用发汗剂,如过汗伤津,可能引起神昏谵妄,脉搏弦急等现象,如这些现象五六天都还不缓解,可以再刺期门穴,排泄它的里热。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解析】本条论述太少并病类似结胸的证治。

先病太阳,后病少阳,太少俱病而有先后次第之分,谓之太少并病。头项强痛,是属太阳表证;头目眩冒则为少阳病变。少阳之气疏泄不利,故心下痞塞硬满,有时郁结较甚者,还可发生疼痛,则犹如结胸之状。证属太少并病,当刺大椎、肺俞两穴以解太阳之邪;刺肝俞以解少阳之邪。切勿仅以头项强痛而用发汗之法,因少阳有禁汗之制,若误汗,则既伤胃中津液,又使少阳之邪热乘于胃。胃燥不和,故发生谵语。“脉弦”,为少阳之脉,病经五六日,又见谵语者,是见阳明证候。但因脉弦反映少阳之邪仍未解,故虽有阳明里证,亦不可下,因少阳也有禁下之制。所以治用刺期门之法,以泻肝胆之热,俾少阳热除,则胃热多能透达,而谵语自止,此亦为治病求本之法。

倪海厦《伤寒论》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与少阳并病,张仲景只有这一条不能用小柴胡汤,照理说太阳与少阳并病,小柴胡汤就好了,如果病人头项强痛,太阳病证有了,或眩冒,头昏,时如结胸,并不是真正的结胸,看起来好像结胸,胃里面很难过,心下痞鞕者,胃里面硬硬的,看起来是,这里为什么是小柴胡汤的禁忌?这病人在没有得病的时候,本来他胃的津液就是虚的,胃肠津液虚掉的人,平常喝水喝的很多,喝多了又不能止渴,一直在喝的人,就是胃肠津液本来就不够的人,前面讲的就是胃的津液虚,所以如果开小柴胡汤和解的方子,小柴胡汤大剂下去,病人也会流汗的,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先刺大椎第一间,泄太阳的热,大椎穴放血,三阳会在大椎,所以大椎穴放血的时候,太阳的热会退掉,为什么扎肺腧?头项强痛,因为肺气无法出,表热不能散,这时候胸阳的热往上冲,造成头痛,扎肺俞让他能解表;为什么扎肝俞?因肝肿起来;平常为什么胃的津液不足要去补足它?因为津液如果不足,血里面会太热,血里面的水不够,这时候肝会肿起来,因为肝是最后的血脏,血藏在肝里面,心生血、肝藏血,其实是肝肿起来了,不是小柴胡汤证,肝肿起来顶到胃了,所以胃的地方会硬,这时候扎肝俞,让血里面的热出来,肝里面的血会出来,所以他不是真正的少阳证,病人津液伤到的时候,可以看的到,所以给病人发汗剂的时候,要先看病人的嘴唇,嘴唇干,就不可以给发汗,发汗则谵语,为什么一发汗会谵语?一般来说,病人壮热的时候,脑神经就不是很正常,会胡言乱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就是肝肿起来了。

例:有个病人,整个嘴都干裂掉了,脸上冒青春痘,开炮附子三钱,生附一个,干姜三钱,三帖,这个病人平常喝水都不能止渴,因为是虚热,这么热的药下去后就不渴了,这个病人的舌苔是白滑,所以是脏结药下去后,会大下,湿从大便排出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



Powered by 健康瞭望哨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