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属中医“乳娥”范畴。系扁桃体非特异性炎症,分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又分急性和慢性两类,前者称“风热乳娥”,后者称“虚火乳娥”。且二者又可互累发作,急性失治可特化成慢性。慢性新感又可急性发作。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
多因内有积热,复感风热之邪,风热相搏,上蒸咽喉所致。
或因痰郁生热,水火刑金,灼津生痰,痰热相搏,壅滞咽喉所致,慢性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转化而成。或素体虚弱,虚火上炎;或由邻近器官组织炎症迁延累及而致;慢性者复感外邪又可急性发作。
症状
喉核(扁桃体)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吞咽困难,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脉浮,多为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慢性者则见喉核微红,微肿,微痛;或仅感咽喉不适,干燥,自觉有灼热感,或吞咽不适。一般无表证或全身症状。
治疗方药
1.乳娥散
【组成】寒水石3克,硼砂3克,僵蚕3克,薄荷脑0.3克,青黛3克,马勃3克,明矾6克,冰片0.3克,煅珍珠0.3克,生潮黄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本散少许,吹入咽峡患处。药后低头含口水流出。一日吹3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
【主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李庆民方。屡用卓效。
2.蒲公英膏(一)
【组或】蒲公英500克,板蓝根50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清水浓煎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
加热浓缩成稠糊膏,再加白糖、蜂蜜各100~150克,搅匀収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一日臌3次,白开水调服。
【功能】清热解毒、抗菌消肿。
【主治】急性乳娥及咽喉炎。
【附记】引自程爵棠《百病中医膏散疗法)。程爵棠方。屡用效佳。
3.清咽清肿散
【组成】犀黄1.5克,硼砂1.5克,雄黄3克,水飞人中白3克,上梅片1.5克,天竺黄3克,青黛3克,白火硝3克,胆矾3克,山豆根3克,黄连3克,珍珠粉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过120目筛,再研过筛,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次取本散少许,吹咽喉患处,每日吹2~4次。病重者每小时1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喉痹,乳娥,吸风,喉痛,喉痧等急性喉病,症见咽喉红肿疼痛者,均可用之。
【附记】引自程爵棠《中医喉科精义》,程爵棠方。屡用效佳。本方对于各种喉病,证属热毒上攻,用之多良效。为吸科常用之良方。
4.汉青丹
【组成】硼砂12克,朱砂3克,上梅片10克,血竭6克,青黛10克,雄黄3克,牛黄3克,甘草6克,薄荷6克,川黄柏12克,川黄连3克,地风婆5个。
【制法】散剂。上药分另研为极细末,称准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次取本散少许,吹入患处(咽喉),日吹数次。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主治】喉痹,乳娥,白喉等病,证属风热所致者尤为适宜。
【附记】引自程爵棠《中医喉科精义》。言庚字祖传喉科秘方。屡用效佳。
5.上品冰础散
【组成】硼砂9克(风化),西瓜霜6克,飞朱砂2.4克,煅石膏15克(尿浸水飞),海螵蛸7.5克《去模亮),梅片1.5克。
【制法】散剂。上药除梅片外,余药共研极细末,至无声为度,再入梅片同研,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取本散少许,吹入患处,每日吹2~3次。
【功能】清热解毒、祛腐消肿。
站群论坛【主治】一切喉痛,乳娘,喉痹,喉风,吸痈,熏舌,风火牙疳以及牙醒肿胀等。
【附记】引自程爵棠《中医咳科精义》。本方系张赞臣教投根据《外科正宗》冰硼散加味而成,故名上品冰疆散。验之临床,其疗效比原方为优。
6.清咽祛腐散
【组成】硼砂5克,雄黄3克,煅人中白5克,上梅片3克,天竺黄3克,青黛5克,黄柏3克,珍珠粉3克,煅轻元灰5克,儿茶5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分研混合过120目筛,再研再筛,入珍珠粉、冰片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煅轻元灰,即灯心草,煅炭存性。先将灯心草浸在清水中片刻取出,再置人淡竹管内,两头封固,外涂湿泥土约3~4分厚,放在炭火炉上,烧至泥土发红,即取下逃火,去掉泥与竹即得。
【用法】外用。每次取本散少许,吹患处。每日吹3~6次。
【功能】清热解毒、祛病收敛、消肿利咽。
【主治】咽喉肿疡,烂乳娥及一切咽喉溃场,口腔炎等均可用之。
【附记】引自程爵棠《中医喉科精义》.程爵棠方。本方对咽喉口腔演疡诸证,殊有卓效。
7.喉科牛黄散
【组成】牛黄1.8克,细川连4.8克,生黄柏4.8克,薄荷叶4.8克,飞雄黄1.5克,西瓜需1.5克,大梅片1.5克,硼砂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至无声为度,过筛和匀,贮瓶备用,匆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本散少许,吹入患处,每日2~3次。
【功能】清热解毒、祛腐。
【主治】乳娥,喉红肿或白腐,喉痧,白喉等病证。
【附记】引自上海中医研究所《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屡用效佳。
8.解毒中白散
【组成】煅人中白3克,飞青黛3克,硼砂3克,儿茶6克,雄黄0.6克,马勃粉0.6克,煅轻元灰0.9克,冰片0.9克。
【制法】散剂,煅轻元灰,即灯心草,煅炭存性。先将灯心草浸在清水中片刻取出,再置人淡竹管内,两头封固,外涂湿泥土约3~4分厚,放在炭火炉上,烧至泥土发红,即取下逃火,去掉泥与竹即得,儿茶先置于石灰甏中化解,上药除冰片外,共研极细末,过筛,再入冰片同研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次取本散少许,吹入患处,每日2~4次。
【功能】清热解毒、祛痰、收敛。
【主治】烂喉痧,烂乳娥,喉疳,口疳疼痛等病。
【加减】凡烂喉重症,加牛黄0.3克,珍珠粉0.3克:咽喉不烂肿者,加玄明粉3克以消肿,并能祛除痰溪。
【附记】引自上海中医研究所《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疗效颇佳。
9.内金散
【组成】鸡内金96克,青黛2克,冰片2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取蚕豆大小之药粉,分别吹两侧咽喉患处,每日吹4一6次。
【功能】消食化积、消肿利咽。
【主治】急性向桃体炎。
【附记】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屡用效佳。
10.雄月散
【组成】雄黄9克,硼砂27克,苦瓜霜4.5克,上梅片2.5克,薄荷脑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用时以吸检取药粉吹入咽喉患处,每日吹3~6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乳娥、喉痹、喉痛。
【附记】引自程爵棠《民间秘方治百病》。屡用效佳。
11.麝香散
【组成】麝香0.9~1.5克,朱砂24克,冰片3克,枯矾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取药粉适量,装入喷粉器内,保持干燥,每日1~3次,喷于咽峡部,至痊愈为度。
【功能】解毒燥湿、芳香通窍。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程爵棠《民间秘方治百病》。屡用效佳。同时应注意:若已脓肿溃疡则必须配合抗生素及手术治疗。孕妇及心脏衰弱者禁用。
12.冰蝎膏
【组成】冰片5克,全蝎10克,菜油2毫升。
【制法】药膏。先将全蝎、冰片捣碎,研细末,再调入菜油拌匀,做成如5分钱币大小的药饼,备用。
【用法】外用。取药饼用胶布贴于外廉泉穴,24小时调换1次。
【功能】消炎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程栽芝方。治疗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在5~12岁之间,病程多在2~5天。体温均在39℃以上,经用药1~5天,均获痊愈。外廉泉穴乃网络扁桃体。药贴本穴乃直达病所,故可获佳效。
13.乳娥冲剂
【组成】黄芩17.75公斤,银花17.75公斤,蒲公英31.25公斤,大青叶31.25公斤,射干9.5公斤。
【制法】顺粒。上药加水煎煮2~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低温蒸发浓缩至流膏状,60℃~70℃烘干后粉碎,过80目筛,加入淀粉、糊精各等量,混合均匀,以85%酒精拌和制成颗粒,过10目筛,60℃烘干,再过10目筛即成。分装1000包,备用。
【用法】口服。用时每次服半包,每日服2次,热开水冲服。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唱。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用本方治疗250例,均获治愈。其中:1~3天内治愈者170例:4~7天治愈80例。
14.银板口服液
【组成】板蓝根30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山豆根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岗梅12克,薄荷6克,大青叶9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清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法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3次。小儿的减,重症倍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急性病桃体炎。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经治50例,均获痊愈。
15.蒲公英膏(二)
【组成】蒲公英150克,土大黄150克,生石膏125克,桔梗50克,山豆根50克,薄荷25克(后入),金银花60克,麦冬60克,射干60克,当归60克,石菖蒲6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法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依缩为清膏,再加蜂蜜250克收青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1料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治疗250例,服药1~2疗程,全部获效,其中治愈率为99.2%。
16.乳娥膏
【组成】金银花150克,蒲公英150克,连翘150克,生石膏150克,栀子75克,淡竹叶75克,大青叶75克,板蓝根75克,大黄50克(研末兑入),牛膝50克,生甘草50克。
【制法】膏滋。上药除大黄外,余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将大黄末兑人,再加蜂蜜150克,收膏搅匀即得。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白开水调服。1料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急性扇桃体炎。
【加减】若咳嗽者,加渐贝母50克,桔梗50克,瓜蒌仁50克:若呕吐者,加法半夏50克,竹茹50克;若鼻出血者,加丹皮100克,白茅根100克:若口臭便秘者,加玄明粉6克(分2次冲服)。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治疗100例,治愈95例,显效5例。
17.蒲公英片
【组成】蒲公英适量。
【制法】片剂。上药依法加工(煎液浓缩成干浸膏),制成颗粒,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4片,日服4~6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清热消炎。
【主治】感冒发热,咽炎,急性病棋体炎,热疖,乳痈等症,
【附记】引自叶显纯《常用中成药》。屡用效佳。
18.乳没三虫散
【组成】斑蝥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血竭5克,全蝎5克,玄参2克,樟脑2克,冰片1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取伤湿止痛膏1块,中间剪一小洞,将膏药正对双侧列缺穴,取药末适量放于小洞上面,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2小时后取下,每日2次,3天为1疗程。
【功能】祛风攻热、消肿止痛、化瘀散结。
【主治】乳娥。
【附记】引自程爵紫《穴位贴敷治百病》。屡用效佳。一般用药1个疗程即效。
19.六神丸
【组成】麝香4.5克,牛黄4.5克,冰片3克,珍珠4.5克(豆腐制),蟾酥3克(制),明雄黄3克。
【制法】水丸。将明雄黄、麝香、牛黄、冰片,先后分另研为细粉。珍珠研为极细粉。过100~120目筛,再取明雄黄细粉置乳体内,依次与珍珠、麝香、牛黄、冰片细粉,用套色法陆续配研,和匀,过筛。将蟾酥捣碎,另取白酒6升加人溶化,静置一二日,待发起后,的加适量冷开水,与上药粉泛为极小丸,阴干,取干丸22.5克,另取百草霜4.5克,研细为衣,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粒。小儿1岁服一粒,4~8岁服五至六粒,9~15岁服八粒,每日服1~2次,喘化或温开水送服。外敷者可取十粒用开水或米醋少许溶成糊状,每日数次数球。
【功能】消肿解毒。
【主治】烂喉丹痧,喉风,乳娥,咽喉肿痛及痈疽疮疖,
【附记】引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中国医学大辞典)。屡用效佳。孕妇忌服,忌烟、酒及辛辣食物。疮烂化脓者,不可外数。
20.西瓜霜
【组成】西瓜一个(约重4800克),火硝240克,皮硝480克,冰片18克。
【制法】散剂。制法有二:第一法:①制霜:将西瓜切去顶端,去瓠,将火硝、皮硝装入瓜内,仍用原切下的瓜顶盖好,竹签固定,将瓜装入无釉瓦罐内,封严。置阴凉通风处,待霜析出罐外,扫下,再析再扫,以无霜为度,将扫下之西瓜霜用纸包好,挂通风处,使其风化,过80~100目筛。②混合:每西瓜霜600克,与方中冰片18克,套研均匀,过筛。贮瓶备用。
第二法:①制霜:将上西瓜切成小块,与火硝、皮硝拌匀,装入无釉瓦罐内,封严,置阴凉通风处,依第一法扫取西瓜霜。②混合,与第一法同。
【用法】外用。每次用0.3克,吹于患处。
【功能】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红肿,乳娥,喉痹,口舌生疮,牙齿疼痛。
【附记】引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屡用效佳。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21.贴喉异功散
【组成】斑鳖12克(横糯米拌炒,去糯米),血竭1.8克,乳香1.8克(醋炎),没药1.8克(醋炙),麝香1.8克,全蝎1.8克,玄参1.8克,冰片1.8克。
【制法】散剂。上药除麝香、冰片外,余药共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筛。再取麝香置乳体内,加入冰片研匀,再与斑鳖等大味细粉陆续配制,和匀过筛。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每用少许,用拔毒膏(药至膏中心)贴于颈部,右患贴右,左患贴左,约三四小时后,用手摸之,如感觉内已起泡即揭下。用针将泡刺破,放出毒水,即愈。
【功能】消肿、止痛、解毒。
【主治】乳嫔,喉够,吹辨,喉痛等喉症。
【附记】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屡用效佳,忌食辛辣、动火之物。外用药物,切勿人口。
22.珠黄散(一)
【组成】珍珠30克(豆腐制),牛黄30克。
【制法】散剂。先将珍珠研为极细粉,牛黄研为细粉,过100~120目筛,再取珍珠细粉置乳钵内,与牛黄共研至极细粉,和匀过筛。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每用少许,吹于患处。
【功能】解毒化腐、清热止痛。
【主治】咽喉红肿,溃烂猝痛,单双乳娥(桃腺炎)。
【附记】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屡用效佳。又《和剂
局方》珠黄散,组成与本方同,但剂量有异。即牛黄3克,珍珠9克。用治喉病,效佳。
23.板蓝根冲剂
【组成】板蓝根4800克,淀粉1056克,糖粉1152克,菠萝剪香精油14.1克。
【制法】颗粒。将板蓝根碎成小段,用热浸法提取2次。第一次加水5倍量,第二次加水3倍量,煮沸后马上停火,保持60℃~90℃(温度),各浸渍1小时。以120目筛滤取药液,合并药液,浓缩为稠膏约1200克,放冷。取淀粉(先过100目筛)置搅拌机内,加人完全放冷的板蓝根稠膏,随加随搅,将糖粉(先过80目筛)分3次加入,再将菠萝香精油用适量酒精稀释,喷酒人内,充分搅拌均匀,过10目筛后,混合均匀,立刻在颗粒机上,用14~16目筛,制成颗粒,晾干,或低温干燥(60℃以下)1小时,并翻动3~4次,然后再过10目筛,分装(每包10克)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成人服半包(儿童减半),每4小时服1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扁桃腺炎,流行性腮炎以及预防和治疗小儿麻疹。
【附记】引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制剂手册》。屡用效佳。
24.珠黄散(二)
【组成】人中白3克,马勃粉15克,青黛3克,儿茶3克,玄明粉1.5克,硼砂3克,薄荷1.5克,黄连1.5克,牛黄0.9克,珍珠粉0.9克,上梅片0.9克。
【制法】能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取本散少许,吹入患处,每隔1~2小时吹1次。
【功能】苦寒泄热、祛腐除脓。
【主治】风热乳娥。
【时记】引自《中医耳鼻顺科学》。屡用效佳。
25.辰硝散
【组成】朱砂23克,板蓝根96克,山豆根96克,茯苓96克(去皮),牙硝96克(枯),桔梗160克,蛤粉256克,炒甘草80克,金箔20张,生脑子6.5克,冰片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取本散少许,吹入咽喉患处,每日吹2~3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单、双乳娥)。
【附记】引自程爵棠《百病中医诸窍疗法》。程爵棠方,屡用效佳。
26.珠黄指甲散
【组成】珍殊0.6克,牛黄0.6克,人指甲1.2克,西瓜霜12克,青果炭2.5克,黄柏6克,冰片0.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少许,吹入咽喉患处,每日吹3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祛腐。
【主治】喉娥腐烂。
【附记】引自程爵棠《百病中医诸窍疗法》。耿鉴庭方。多年应用,效果颇佳。
27.治双单喉娥方
【组成】火硝4.5克,硼砂1.5克,雄黄0.3克,冰片0.0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本散少许,吹入患侧鼻孔中,或加吹喉核上(患部)。待痰涎吐后,病即减轻或痊愈。
【功能】解毒消肿、涌吐痰涎。
【主治】乳娥(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清代尤存隐《尤氏喉科》,屡用神效,通常用药1一2次即可见效。
28.捷妙丹
【组成】牙皂角30克(切碎),丝瓜子36克,冰片少许(约0.5克)
【制法】散剂。先将前2味药用新土瓦炙干后,研成细末,再入冰片同研极细,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本散少许,吹入鼻孔中(左侧病吹右鼻,右侧病吹左鼻,双侧病者,双鼻并吹,或交替吹之)。每日吹3次。
【功能】除上焦热毒、疗喉娥。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清代郑梅润《熏楼玉钥》,通常用药1次,最多3次即可见效。坚持用药,必获痊愈,临床验证,一般用药1~2次即可见效,疗效显著。
29.二味散
【组成】巴豆、细辛各等分。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以草纸将药粉(适量)卷成简状,封好口,扎紧,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简1支用火点燃一头,置于思者口、鼻前,令烟气随呼吸进人咽吸部,至上半身微汗即止,不应,再用1次。
【功能】镇痛解热、祛痰利咽。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于鸽枕方。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30。消娥膏
【组成】姜黄1片,红枣2枚(去核),巴豆3粒。
【制法】药膏。上药共捣烂如泥膏状,用本人唾液调和成膏,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上药泥膏适量,搓成2丸,用绢布包好,棉线扎紧,一丸手握之。一丸塞人鼻孔中(男左女右)。盖被出汗即愈。如不出汗,再如法治疗1次。
【功能】消肿止痛。
【主治】单娥(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清代《串雅外编》。效果良好。
31.乳娥散(一)
【组成】儿茶15克,背篇15克,柿霜15克,冰片1.5克,枯砜9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先取板蓝根50克,生甘草5克。水煎至数沸,取药水分三用;一为含激,二为内服,三为漱后用本药水调此散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涂3次。
【功能】清热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急性发作。
【附记】引自程爵棠《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祖传秘方。治疗57例,用药1~3日,瘙意48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达100%。
32.乳娥散(二)
【组成】鹅不食草15克,酒黄柏9克,青黛9克,硼砂1.5克,朱砂3克,麝香6克,玄明粉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少许,吹入咽喉患处,每日吹3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单双乳娥。
【附记】引自陕西省卫生厅《陕西中医验方选编》。屡用效佳。3次即愈。或用燕窝土60克,雄黄9克。共研细末,吹喉内,或以酒调为糊状,贴颈部,用纱布裹之,干则换之。用治单双乳娥,效佳。
33.消肿止痛散
【组成】硼砂15克,明雄黄3克,赤石脂6克(夏暑用9克),朱砂3克,儿茶1.5克,血竭1.5克,冰片0.4克,薄荷霜0.1克。
【制法】散剂。先将前6味药共研细末,再加冰片、薄荷霜同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本散少许,吹撒咽喉患处,日吹3~4次。
【功能】清热解毒、通络散结、消肿止痛、化腐生肌。
【主治】咽喉、启桃体、齿龈等部位红肿疼痛。
【附记】引自程爵棠《百病中医诸窍疗法》。马同文祖传验方。治疗317例(其中急性咽喉炎160例,急性扁桃体炎107例,牙龈红肿痛者50例)。用药2~10天。结果痊愈240例,好转64例,无效3例,痊愈率为75.7%,总有效率为95.90%。本方经蔡福养教授临床配用30余年,均获满意疗效。
34.辰砂青黛散(膏)
【组成】朱砂30克,青黛24克,山豆根15克,甘草12克,野菊花根120克。
【制法】药膏。先将山豆根、甘草共研细末,入青黛(去杂质),朱砂(水飞)共研极细末。再将野菊花根捣烂取汁1酒杯,或用鸡蛋清入药粉两和成稀稠膏状,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鹅翎毛蘸药膏涂于喉间患处,逐痰随出,喉证(闭)白开,随涂随流涎,致流尽痰涎白愈。
【功能】清热泻火、除风热、解疫毒、凉血止血、消肿散结。
【主治】喉痛、喉风、喉娥等一切咽喉疾病。
【附记】引自程爵棠《百病中医黑洗熨振疗法》。屡用效佳。以上各证若能配用对证汤剂内服,内外并治,则奏效尤捷。
35.硼黛散
【组成】净镭砂9克,延胡索9克,橄榄炭6克,青黛6克,龙脑冰片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以吹管取适量药粉对准患处吹之。每日早中晚各吹1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癌、防腐生肌。
【主治】喉娥(扁桃体炎)溃后证。
【附记】引自查少农《中草药外治验方选》。屡用效佳。
36.朱矾散
【组成】朱砂1克,珍殊1克,冰片1克,枯矾1克,青黛1克,儿茶9克,龙骨9克,硼砂1.5克,赤石脂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来,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少许,吹入咽顺患处,每日吹3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固涩、活血防腐。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程爵棠《百病中医诸窍疗法》。屡用效佳。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37。吹喉散
【组成】明矾(每50克,加入巴豆9克,同炒枯,去巴豆)、硝石、白芷、薄荷、甘草、蒲黄、冰片、浙贝母、百草霜各等分。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本散少许,吹入咽喉患处,每日吹3次。
【功能】祛风敛疮、活血散结。
【主治】慢性单、双乳娥。
【附记】引自程爵棠《百病中医诸窍疗法》。张明珍方、屡用效佳。
38.吹口药方
【组成】硼砂5克,顶腰黄3克,煅人中白0.5~1克,白芷0.5~1克,百寿志梅片0.1克,薄荷末0.1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匆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取本散少许,吹入咽喉患处,一日吹3次。
【功能】解毒防腐、消肿止痛。
【主治】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
【加减】若咽喉肿甚者,重用白芷:腐肉重者,重用煅人中白:风热盛者,重用薄荷至1克。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诸炳德方。屡用效佳。
39.壁钱散
【组成】壁钱7枚,人指甲5个,冰片6克。
【制法】散剂。先将前2味药用文火焙焦,压为细末,再入冰片同研细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本散少许吹入咽吸患处,每日吹2次。
【功能】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附记】引自程爵棠《百病中医诸窍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69例,治愈67例,无效2例,治咽喉炎14例,治愈13例,无效1例,总治愈率为96.38%。
40.7011胶囊
【组成】一枝黄花2500克,甘草250克,白毛夏枯草3500克。
【制法】胶囊。先取一枝黄花全草(切碎)、甘草加水煮沸,共煎2次,每次煎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再浓缩至1000~1200毫升。另取白毛夏枯草2500克,加水煮沸后约半小时(因此药不耐膏热),过滤取全液(在1000毫升左右),将上两药液混合(约在2000~2200毫升),再取白毛夏枯草1000克烘干,研成细末,药液与药粉混合均匀,再烘干,磨成细粉,装人胶囊,每粒重0.45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胶。每次服2粒,每日服4次、温开水送殿,小几酣减。
【功能】疏风散热、解毒消肿。
【主治】上感,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肠炎,慢性闻尾炎等。
【附记】引自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临床屡用,效果均佳。
41.清喉消炎冲剂
【组成】岗梅根30克,地胆头30克,大青叶18克,甘草9克,蔗糖适量。
【制法】颗粒。将岗梅根、大青叶、地胆头、甘草,加入清水煎煮3次,每次各煮2小时,过滤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流浸膏状,加人95%乙醇适量,使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滤取上层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浸膏状,加人适量蔗糖粉,混合均匀,制粒,干燥,过筛即得。分装备用,每袋15克。
【用法】口服。每次服1袋,每日服1~2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消炎解毒。
【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喉痛,声沙及伤风感等。
【附记】引自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本方治急性扁模体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扇桃体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咽喉炎等46例,结果有效4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7%。
42.清喉消炎片
【组成】山豆根150克,板蓝根100克,牛蒡子50克,玄参50克,绵枣25克,桔梗30克,甘草25克,薄荷20克,没药25克,皂角25克,
【制法】片剂。以上10味分别粉碎。按处方取净粉混匀。另取淀粉适量,加水加热制成糊状,将药粉加人混合,制成颗粒,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4~6片,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屡用效佳。
43.化脓性扁桃体炎冲剂
【组成】板蓝根1800克,金银花1200克,射干900克,牛蒡子900克,马尾连900克,大黄600克,石膏3000克。
【制法】颗粒。取各药加水煮提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药液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膏,加95%乙醇3信量,静置过夜,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在70℃左右烘干,将干膏粉碎,过100目筛,和适量糖粉(100目)用95%乙醇为湿润剂制粒,晾干。分装成100袋,备用。
【用法】口服,每日服1袋,分3次服用,用温开水冲取。
【功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便。
【主治】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屡用效佳,方中马尾连可用三颗针代替。本品为可溶性颗粒剂。经过醇沉法精制,便于儿童服用。
44.山甲片
【组成】山豆根500克,鬼针草500克。
【制法】片剂。将上药粉碎过筛,取200克细粉备用,余渣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5倍量水煮沸1小时,第二次加3倍量水,煮沸0.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稀膏,加人上述细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低温干燥,加适量滑石粉,混匀,压片即得。每片重0.5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片,每日服3次,温开水冲殷。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主治】扁桃体炎及咽喉炎。
【附记】引自背春林《中药制剂汇编》。屡用效佳。
45.咽炎糖浆
【组成】生地黄180克,黄芩320克,连翘320克,麦冬250克,玄参250克,糖浆500克。
【制法】糖浆。将上药分别切片或研成细粉置容器中,用45%乙醇适量拌匀,加盖放置过夜;待充分湿润膨胀后,移人渗漉器中,加45%乙醇,膏出药面约5厘米,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控制流速15~40毫升/分钟,随时补充乙醇,使药面保持2~3厘米的乙醇,收集渗滤液约8000毫升,回收乙醇,并于水浴上浓缩至500毫升,加人糖浆;用纱布过滤,加水至1000毫升,混匀,贮瓶备用,100℃灭菌30分钟,即得。
【用法】口服。1~3岁每次服5毫升,3~7岁每次服10毫升,成人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3次。
【功能】抗菌消炎。
【主治】急性向桃体炎,咽喉炎,白吸等。
【附记】引自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属用效佳。
46,五福化毒丹
【组成】连翘60克,玄参60克,甘草60克,牛蒡子50克(炒),赤芍50克,生地黄50克,桔梗50克,黄连25克,芒硝5克,犀角10克,青黛2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用薄荷煎汤或温开水送服。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由热毒蕴积或感受时疫蕴毒所致之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痄腮红肿,及疹后余毒不净,多发疮疖,烦躁便秘等病。可用于急性病桃体炎,口腔炎,流行性脚腺腮腺炎,疮疖肿毒等症。
【附记】引自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屡用神效。
47.虎梅浸膏片
【组成】虎杖16.5公斤,乌梅8.5公斤,淀粉4.5公斤,糖粉1公斤,硬脂酸镁100克。
【制法】片剂。先将前2味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流浸青状,再入淀粉、糖粉,搅拌均匀,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加硬脂酸锾,和匀,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4片,每日服4次,温开水送服。可根据年龄和病情进行适当加减。
【功能】清热解毒、生津消炎。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48.人中白散
【组成】人中白、鸡内金、挂金灯子、青黛、鹿角灰、蒲黄、薄荷、白芷、冰片、甘草各等分。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少许,吹入咽喉患处,每日吹3次。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积、祛风通窍。
【主治】重舌,喉娥,喉菌,牙灭,舌根痈。
【附记】引自清代沈金鳌《沈氏尊生书》。屡用告效。
49.银翘散
【组成】连翅8克,金银花8克,栀子5克,黄芩5克,生地黄6克,玄参8克,麦冬8克,芦根8克,蝉蜕5克,板蓝根8克,大黄3克,射干5克,淡竹叶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清热解毒、辛凉解表、通脉泄热、消肿利咽。
【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50.灵仙丸
【组成】威灵仙60克(根及根茎),黄花30克,板监根6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取,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急性启桃体炎,急性咽炎。咳嗽痰稠,酒毒烦渴等症。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
51.银石口服液
【组成】银花20克,石膏20克,蒲公英15克,射干9克,黄芩9克,玄参9克,白芷9克,紫花地丁9克,野菊花9克,山豆根9克,牛蒡子9克,蔓荆子9克,地骨皮9克,薄荷6克(后入)。
【制法】浓馆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股20毫升,每日服3次。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急性扁桡体炎。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
52.明石散
【组成】玄明粉15克,朴硝15克,硼砂15克,寒水石9克,人中白6克,青黛3克,胆矾6克,冰片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粉适量,以注射用水调匀成糊状,涂敷患部,日涂数次。
【功能】消炎防腐、解毒消肿。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急性发作。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屡验,效佳。
53.儿茶散
【组成】儿茶15克,柿霜15克,枯矾10克,冰片1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取本散少许,吹入患处,每日吹数次。
【功能】消炎收敛、活血利咽。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54.儿茶青黛散
【组成】儿茶5克,青黛5克,黄连5克,冰片3克,焦指甲2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取本散少许,吹入患处,每日吹数次。
【功能】消炎活血、解毒利咽。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屡验,效佳。
55.碾砂冰片散
【组成】硼砂5克,朱砂5克,玄明粉5克,冰片9克,人中白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取本散少许,吹入咽喉患处,每日吹数次。
【功能】清热防腐、解毒利咽。
【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56.硼砂牛黄散
【组成】硼砂15克,能珀6克,人工牛黄1克,煅珍珠7个,焙蜘蛛7只。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每用本散少许,吹入咽喉患处,日吹3~5次。
【站能】活血防腐、解毒利咽。
【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
57.桃红参术丸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桃仁、红花、柴胡、黄芩、黄连、升麻、炙甘草各等分。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求,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服3次,白开水化服。
【功能】益气健脾、清热活血。
【主治】慢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
58.牛黄解毒片
【组成】生大黄2400克,黄芩1800克,桔梗1200克,雄黄600克,甘草600克,冰片300克,牛黄60克。
【制法】片剂。上药依法加工,制成片剂,每片约含生药2.5分。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片,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齿龈炎,口舌糜烂,大便秘结等病症。
【附记】引自叶显纯《常用中成药》。屡用效佳。若脾胃虚羽,大便稀薄者,应该慎用。
59.银黄片
【组成】金银花(提取物)、黄芩素(比洲为5:4)。
【制法】片剂。上药依法加工,制成片剂。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片,每日服3~4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清鸡解毒。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肺炎,疮疖脓肿,丹毒等病症。
【附记】引自叶显纯《常用中成药》,屡用效佳.
60.乳娥口服液
【组成】荆芥6克,薄荷10克,生石膏18克,知母6克,炒栀子6克,桔梗6克,牛蒡子6克,石斛6克,玄参10克,天花粉10克,马勃1.5~3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藏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3次。
【功能】祛风清热、养阴散结。
【主治】小儿乳娥膏热。
【加减】若扁桃体紫赤者,加丹皮10克,赤芍6克:已化脓者,加蒲公英6克,紫花地丁6克或银花10克,连翘10克;咽肿痛刷者,加山豆根5克或锦灯笼6克;音哑者,加风凰衣6克或蝉蜕6克,木蝴蝶6克:只肿不红者,加夏枯草6克,橘叶5克:大便秘结者,加瓜蒌10克,玄明粉6克(冲服),或生大黄1.5~3克(用开水泡兑服);余热不尽有低热者,加玉竹10克。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宋祚民方。临床屡用,屡建殊功。
61.珠冰散
【组成】珍珠1克,冰片1克,黄连3克,山豆根3克,桔梗2.5克,薄荷2.5克,甘蜜琥珀2.5克,生硼砂2.5克,青黛25克,蒲黄2.5克,生甘草2.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少许(按年龄、病情酌定,一般约0.1克)吹入咽喉内,每日吹6次。
【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急、慢性乳娥。
【附记】引自程爵棠《百病中医诸窍疗法》,屡用效佳。一般用药2~4天可愈。
62.消肿祛腐散
【组成】雄黄0.6克,薄荷0.6克,黄柏0.6克,甘草0.6克,蒲黄0.6克,煅人中白0.6克,冰片0.6克,硼砂4.6克,白芷0.3克,枯矾0.3克。
【制法】散剂。上药分研细末,称准和匀,再研极细过筛,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用少许,吹入患部,每2小时吹1次,吹药后半小时内不宜喝开水。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祛腐。
【主治】咽喉肿痛,腐烂病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附记】引自朱详成《咽炎与扁桃体炎).屡用效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