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2025大吉
NEW YEAR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图片
关注武宗
365站群学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形意拳 起落钻崩处·五行任纵横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形意拳诞生于明末清初,传说由姬际可所创,后经曹继武等武术大师的传承与发扬,逐步构建起一套别具一格的理论体系与技法特色。形意拳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为核心拳法,注重内外融合、形神统一,强调通过心意的引领来实现劲力的高效释放。在实战中,形意拳动作简洁干脆、刚猛有力,具备极强的实用性与攻击性,深受武术爱好者的追捧。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解读曹继武先生总结的形意拳十法,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一)明三节从人体的整体架构来看,手肘可归为梢节,腰腹属于中节,足腿则是根节。若进一步细分,每一节还能再分出三个小部分。例如,手处于梢节的最前端,被称作梢节之梢节;肘位于梢节的中间位置,是梢节之中节;肩靠近身体,为梢节之根节,这便是梢节的详细划分。胸部作为中节的前端,是中节之梢节;心在中节的中心部位,是中节之中节;丹田位于中节靠近下半身的根基处,是中节之根节,这是中节的细分情况。脚是根节的最末端,是根节之梢节;膝在根节的中间,是根节之中节;胯连接着根节与身体,是根节之根节,这就是根节的具体构成。要掌握好这些,关键在于把握起、随、追这三个要点。当梢节启动时,中节应立即跟随,根节更要迅速跟进,只有这三节紧密配合、协同一致,才能避免出现动作长短不一、曲直失当,或者参差不齐、俯仰不协调的问题,这便是明晰三节原理的重要性所在。解曰:起、随、追是一种独特的劲法,尽管三节的名称不同,但它们所运用的劲法原理是相通的。不仅全身的劲法遵循这一规律,每一节内部的劲法亦是如此。起的时候要迅猛果断,随的时候要紧密稳定,追的时候要及时有力,身体一旦行动,这三种劲需同时到位,如此方能确保动作无误。诀曰:身体发动时要像滚动的车轮一般,蕴含着向前的强大冲劲;手出击时也要如同滚动的力量,迅猛且充满爆发力。身体向前行进,手和脚要如影随形,这样梢节、中节、根节自然能够协调统一。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投篮球时,手臂(梢节)用力前甩,肩膀(根节)和身体(中节)也会协同发力,如此才能将篮球投得又远又准,这便是三节协调发力的生动体现。(二)齐四梢头发是血液的末梢表现,手足的指甲是筋的末梢,牙齿是骨头的末梢,舌头是肌肉的末梢,这就是所谓的四梢。在练习形意拳时,要努力让头发仿佛有冲起帽子的气势(恰似人在极度愤怒时,头发会直立起来),指甲要有穿透骨头的力量感,牙齿要有咬断金属的坚毅气势(如同咬牙切齿时那般用力),舌头要紧紧顶上颚,仿佛能将牙齿顶起。当内心骤然一动,这四种力量瞬间齐聚,便达成了四梢齐的状态。一旦实现四梢齐,体内的内劲便会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因为气源于丹田,发出时如同老虎发威、巨龙惊起般气势磅礴。气发出来会形成声响,声音伴随着手的动作落下,手又随着声音出击,就像一棵大树,只要有一根树枝晃动,其他树枝都会随之而动。四梢齐整,内劲便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在武术表演或实战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武者在发力的瞬间,头发随风飘动,牙齿紧咬,指甲似乎都散发着力量,这正是他们在追求四梢齐的效果,从而激发出强大的内劲。(三)闭五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内部,五行分别对应着五脏;在人体外部,对应着五官。心属火,当人内心焦急时,勇气和力量便会油然而生;肝与眼睛相对应,肝火旺时,人就像火焰喷发一样,容易冲动;脾属土,脾的功能发动时,能产生强大的力量用于攻击;肺属金,肺的动作犹如深沉的雷鸣;肾属水,肾发动起来如同疾风般迅速。这是五行在人体内部的体现。眼睛与肝相通,鼻子与肺相通,耳朵与肾相通,舌头与心相通,人中与脾相通,这是五行在人体外部的表现。所以说,五行就如同五道重要关卡,若无人妥善把控,就会陷入混乱。正如天地间的变化,若阴阳失调,就会遮蔽日月的光辉。在武术较量中,懂得掌控自己的五行(即协调好自己的五官和五脏的功能),并以此克制对方的五行,就能以小博大,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手心与心相通,心属火,鼻尖与肺相通,肺属金,火能克金,所以在交手时,若用手攻击对方的鼻子,就如同火克金一般,这是自然的道理,其他的也可依此规律类推。解曰:用手攻击对方的鼻子,恰似火遇到金,能够起到克制作用,这是自然的原理。与他人较量时,首先要守护好自己的五行,即保护好自己的五官,不给对方可乘之机,同时运用五行相克的原理去克制对方的五行,如此才能在较量中占据上风。此方法可与四梢法相互参照,相互配合,以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四)身法身法的要点共有八个,分别是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起时,身体要像横向发力一样,兼具向上和向前的冲劲;落时,要顺着身体的力量,平稳地落下。进步时,前脚要低低地向前迈出,这样能使身体更稳,力量更足;退步时,后脚要高高抬起,快速撤回,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反身是指转过身查看后面是否存在危险;侧身是向身体的左右两侧转动,观察左右的情况。收时,身体要像潜伏的猫一样,收缩起来,积蓄力量;纵时,要像猛虎出山一样,迅猛地扑出去。总体而言,身法要保持中平,即身体的重心要稳定,姿势要端正,如此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同时,身法要与前面提到的三节相互贯通、紧密配合,这是练习形意拳必须牢记的要点。解曰:起时,要想着向高处跃起,同时将身体蜷缩起来,如同压缩的弹簧,积蓄力量;落时,要朝着低处落下,将身体展开,就像老鹰俯冲捕食一样,将力量释放出来。在实际的武术动作中,比如出拳时,身体随着拳的出击,从蜷缩到伸展,力量从下往上传递,通过三节的协同作用,最终集中在拳头上,这样才能打出极具威力的一拳。(五)步法步法包含寸、颠、过、快、溅这几种。若与对手相距仅两三尺,就采用寸步,寸步就是小步快速移动,能够迅速靠近对手。若距离四五尺,就用颠步,颠步是先颠一步,将身体的力量向前推送,然后快速到达对手面前。若遇到身材高大、力气强大的对手,就用过步,过步是先迈出前脚,后脚迅速跟上,要做到步起在人,落过于人,即比对手的脚步更快、更有力。若与对手相距一丈八尺,那就用快步,快步并非跳跃前进,而是前脚抬起,带动后脚一起快速向前,如同骏马奔腾、猛虎逃窜般迅速,这种步法只有武艺精湛的人才能熟练运用,且通常在远距离时使用,不会轻易施展。若遇到人多或对手持有器械的情况,那就连腿带脚一起快速冲上去,这就是所谓的採脚二起,也就是鸳鸯脚法,如同鹞子飞入树林、燕子掠过水面般灵活迅速。练习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步法,但无论横向移动还是纵向移动的方法,都要熟练掌握,只有练习得极为熟练,在使用时无需刻意思考,自然而然就能运用自如,才能真正发挥出这些步法的奇妙之处。在实战中,步法的运用至关重要。例如在拳击比赛中,拳手们会依据对手的位置和动作,灵活运用各种步法,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寻找攻击的时机,同时躲避对手的攻击,形意拳的步法亦是如此。(六)手足法手法手法包括单手、双手、起手、领手、截手、出手。筋梢发力且有起有落的,称为起手;筋梢不发力,仅起而不落的,称为领手。起前手时,要像鹞子飞入树林般迅猛;推后手时,要像燕子掠过水面般轻快,然后向上一翻,身体伸展落下,这便是单手的手法。若双手同时动作,同时起同时落,起时如同举起千斤大鼎般有力,落时如同分开空瓶子般顺畅(这里的空瓶子表示没有阻碍,动作要流畅自然),这就是双手的手法。顺着身体的力量,一起起一起落,再加上领搓的动作,称为截手。直接朝着对手的胸部笔直出击,叫做出手。总之,手法看似直却又不完全是直的,看似曲又不完全是曲的,手肘要护住心口,手和胯要随着身体的动作一同启动,出手时要像老虎扑食一样凶猛,落下时要像鹰隼抓物一样迅速准确。足法足法为起钻落翻,忌讳踢,适宜踩。脚抬起时,要朝着膝盖的方向,膝盖抬起时,要朝着胸怀的方向,脚出击时,要从膝盖分开的地方出去,而且脚的形状要向上翻,如同手撩阴的动作。至于落下时,要像用石头钻东西一样有力,如同手落在浮眉的位置(这里表示手落下的位置和力度,浮眉即眉毛附近,轻轻落下又带有力量)。忌讳踢是因为脚抬起时,浑身会变得空虚,容易被对手抓住破绽;适宜踩是因为踩下去如同将东西稳稳地放在脚下,如同手落下来像鹰抓东西一样,又稳又准。实际上,手和脚的方法本就相通,脚的运用也要像老虎行走悄无声息,龙行动难以捉摸一样,这样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解曰:手法和足法,总体而言,要以轻盈、敏捷、灵活为追求,切不可养成呆滞、不灵活的习惯,否则会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俗话说滞气不打人,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在打羽毛球时,我们的手和脚要配合得极为灵活,才能准确地接球和击球,形意拳的手足法也是为了在实战中达到这样灵活、准确的效果。(七)上法进法上法以手的运用最为精妙,进法以脚的运用最为独特,但最关键的还是身法。比如手起时,要像丹凤朝阳一样,优美而有力。进步时,如同前步快速地抢上抢下,后脚紧接着踩打过去。要做到这些,必须明晰三节的原理,使四梢齐整,闭住五行,身法灵活,手和脚的方法连贯。然后根据对手的远近,以及对手的动作是迟缓(动作缓慢、存在破绽)还是敏捷(动作敏捷、无明显破绽),一旦行动,就能迅速逼近对手。上法进法的方法有六个,分别是工、顺、勇、疾、狠、直。工即巧妙,要巧妙地运用手法,精准找到对手的破绽;顺即自然,动作要自然流畅,不生硬;勇即果断,遇到机会要果断出手,不犹豫;疾即紧急、快速,动作要迅速,不给对手反应的时间;狠即要有恨意、忿怒,也就是动起手来毫不留情,心里一颤动,内劲就爆发出来;直即要直接,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展现出来,让对方难以捉摸和应对。明白了这六个方法,上法进法就算掌握了。在实战中,上法进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判断。比如在街头遭遇危险时,我们要迅速判断对手的状况,然后运用上法进法,果断、迅速地出手,保护自己。(八)顾法、开法、截法、追法顾法顾法是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单顾、双顾、上顾、下顾、顾前后左右等情况。若为单顾,就用截捶;双顾就用横捶;顾上就用冲天炮;顾下就用卧地炮;顾前后就用前后梢捶或者前后斩拳;顾左右就用括边炮或者括身炮捶。这些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不像其他人只是采用一些固定的防御方式。比如在与对手交手时,对手出拳攻击我的头部,我就用冲天炮向上抵挡,保护自己的头部。开法开法是打开对手防守的方法,有左开、右开、刚开、柔开。左开如同神填炮(里括),右开如同外填炮(外括)。刚开如同前面所说的六艺中的硬功,凭借强大的力量直接突破对手的防守;柔开如同六艺中的软功,运用巧妙的技巧和灵活的动作打开对手的防守。比如在推手时,对手用力推我,我可以用柔开的方法,顺着他的力量,巧妙地化解他的攻击,然后再寻找反击的机会。截法截法是截断对手动作、意图的方法,有截手、截身、截言、截面、截心。截手是在对方先动手时,立即截断他的手;截身是在对方还未动手时,就截断他的身体动作,使其无法出手;截言是在对方说话露出意图时,就截断他的行动;截面是在对方脸上露出表情,透露出想法时,就截断他的行动;截心是在对方表面言辞甜蜜、态度恭敬,但我防备他心怀不轨,就迎着机会截断他的行动。比如在与对手交流时,他说要往左边攻击,我就提前做好防守,这就是截言;如果看到他的眼神和表情有攻击的意图,我马上行动,这就是截面。解曰:有些人表面上笑容满面,但嘴唇却不动,这种人心里肯定有算计,我们要格外提防。在实战中,要像追逐风、追赶月一样,紧紧抓住机会,不放松,这样对方就算想逃跑也逃不掉,还怕他有什么阴谋诡计呢。(九)三性调养眼睛代表见性,耳朵代表灵性,心代表勇性,这三性在武术中有着神奇的作用。所以眼睛要时常转动,观察周围的环境;耳朵要时刻留意声音,捕捉周围的动静;心要时刻保持警觉,经常惊醒反省。这样,我们就能保持精神的敏锐,不被别人洞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出现错失机会的遗憾。比如在战场上,士兵们要时刻关注敌人的动向,听清楚周围的声音,心里保持警惕,才能在战斗中获胜,练习形意拳也是同样的道理。解曰:在与对手对阵时,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小心谨慎总是没错的。就像下棋时,我们要时刻关注对手的棋子,思考他的下一步行动,才能在棋局中占据主动。(十)劲法劲隐藏在无形之中,却能在有形的动作中展现出来,实在难以用言语详尽表述,但其蕴含的道理还是可以探究的。志向是气的引领者,气是身体的充实力量,心里一动,气就会随之而动,气一动,力量就会随之发挥,这是必然的规律。现在谈谈那些在武艺上有造诣的人,有人认为撞劲是正确的,实则不然;有人认为功劲是正确的,也不正确;还有人说拼劲、崩劲是正确的,这些都不对,真正的劲是颤劲。撞劲过于刚直,不利于身体的起落和动作的变化;功劲过于死板,难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拼劲和崩劲过于急促,难以充分展开招式。只有颤劲,出现和消失都极为迅速,快到能让日月都黯然失色,而且让人难以察觉它的形态。手一到,劲就爆发出来,如同天地交融,力量强大。就像风轻轻吹过,不费吹灰之力,却能产生巨大的效果。总之,劲要在三性(眼、耳、心)中运行,在战斗的瞬间爆发。就像老虎伸爪子时,看不见爪子,猎物却难以逃脱;龙用力时,看不见力量,高山也无法阻挡。如果将这十法融合为一个整体,在克敌制胜时,又怎么会不顺利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