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图片
肝气奔豚,属于热性奔豚,肝气郁结,肝气郁结之后,郁而化火,或者郁而化热,因为“气有余便是火”,所以,五志化火,都是由肝气郁结造成的,化热以后,它就要随着冲气而上逆,所以,它就出现气上冲胸,甚至到达咽喉。
肝气郁结不仅化热,还可能横逆,横逆最容易犯胃,因此,这个腹痛是肝气犯胃所致,冲气上逆,它就气上冲胸了,当肝气横逆犯胃的时候,出现肝胃不和,腹痛。
肝气郁结实际上就是,忧思气结,肝郁气滞,伤肝。因此,心、肝、肾,以及冲脉,奔豚气病就和这些关系非常密切。
“往来寒热”,这是典型的少阳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结伤肝,肝和胆互为表里。临床上,奔豚气发病的时候,往来寒热的情况很少见,比方说,这病人可能由于情志不遂时间比较久了,突发奔豚气以后,就郁而化火,可能有发热的表现,但是,不是往来寒热,不是少阳病。就是说从理论上能讲得通,肝、胆居于少阳,应该是这样,医圣说“往来寒热”也是提示这是肝气奔豚,涉及病位的意思,并不是临床所见之症。
为什么叫做“奔豚汤”?
药物组成:甘草2两,芎䓖2两,当归2两,半夏4两,黄芩2两,生葛5两,芍药2两,生姜4两,甘李根白皮1升。
“李根白皮大寒,主消渴”,当然了,寒能除热嘛,“主消渴,止心烦逆,奔豚气”,因为其性大寒,寒凉之性就有很好的清热作用,因此,尽管往来寒热,这个症没有所见,但是,至少有发热,还有肝郁气结,化热、化火的情况,李根白皮的寒性,能够清火、清热,这个为主药,证和药相对应,能够除心烦逆,就是说,不仅是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病人气急心烦,而且十分痛苦,作为李根白皮,恰恰对此症状都能够主治。什么叫李根白皮?李子树的树根,把外面黑的那层栓皮剥掉,露出来的白皮,就是其主药,但是咱们现在,药局里很少提供这个药,谁能为了你的药材,得破坏李子树呀?那得少产多少果呀?没人提供,它毕竟药源有限,根据药性,和它的主治作用,既然是肝气奔豚,临床上要取其寒性,就用桑白皮,取其寒凉之性,所以李根白皮开不出来,咱们还有其他招儿,切中病机,才能符合这个病的需要,才能取得临床疗效。这个桑白皮20克就行,北方就是用20克,是4钱,南方通常用12克,就用这样的量,来顶替李根白皮的主药作用。
当归、川芎、白芍, 还加一个地黄就是四物汤了, 四物汤也是从《金匮要略》里衍生出来的。
为什么不用地黄呢?他怕药汁煮出来太腻,就用“归芎芍齐调肝血”,作为妇科病里面,好多就是以归芎芍配伍,女子以肝为主,所以“归芎芍齐调肝血”;
“生姜半夏能降逆”,因为它不仅有冲逆之气,而且还有腹痛,因肝胃不和所致,所以“生姜半夏能降逆”。这个“降逆”,也是为了达到平冲的作用,解决肝胃不和的这种腹痛,甚至呕恶。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有的人吃了半夏就不舒服,因为半夏有小毒,所以有半夏的地方就要有生姜,生姜能解半夏毒。
黄芩和葛根,“芩葛清热草缓急”。用甘草来缓急,甘草和芍药(白芍)配合就是个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
生姜、半夏和甘草配合,也是为了降逆和胃。
站群论坛----------
既然是肝病,是肝气郁结所致的奔豚,为什么不用小柴胡汤呢?
小柴胡汤不是和解少阳吗?不正好对往来寒热,有治疗作用吗?为什么张仲景还特意,列了“奔豚汤”?而不提小柴胡汤呢?
小柴胡汤的主药,一定得是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里面当然也有半夏,还有生姜等,为什么要用奔豚汤,而不用小柴胡汤?
这是因为小柴胡汤里有个主药叫柴胡,柴胡具有升阳作用,升阳作用对冲气上逆来说,那不是火上浇油吗?冲气不是更加往上冲逆了吗?所以,他绝对不用柴胡,用黄芩、半夏、生姜。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奔豚汤用了葛根,葛根也有升阳的作用,医圣不怕是火上浇油吗?显然医圣认为葛根有鼓舞胃阳的作用,而且有非常好的生津作用,所以,在这个方药的配伍上,对肝气奔豚来说,的确很有它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