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意见 1】 「难定性肺结节」是指无法通过非手术活检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早期肺癌的肺结节。该类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推荐采用 MDT 工作模式和医患共同决策(Ⅲ 类推荐)。
【推荐意见 2】 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 ≥ 40 岁(Ⅱ 类推荐),且具有下述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指数 ≥ 400 年支(或 20 包年)(ⅠA 类推荐);
(2)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ⅠB 类推荐);
(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曾患肺结核者(ⅠB 类推荐);
(4)曾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ⅠB 类推荐)。推荐每年采用胸部 LDCT 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ⅠA 类推荐)。
【推荐意见 3】 对于筛查或机会发现的肺结节,推荐对病灶处可行薄层 CT 扫描或薄层高分辨 CT,以便更好地显示肺结节的特征(ⅠB 类推荐),并和既往历史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ⅠB 类推荐)。
【推荐意见 4】 AI 辅助影像诊断有助于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和临床决策。不推荐把单一肿瘤标志物作为亚厘米的小结节和微小结节筛查和评估的指标。组合标志物(ProGRP、SCC、CEA、Cyfra21⁃1)在随访中不断升高,或集体升高,以及与临床信息(结节直径、毛刺)等组成 LCBP 模型,其预测肺结节恶性风险优于 ACCP 模型(Ⅱ 类推荐)。
【推荐意见 5】 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直径 > 8 mm 者:建议通过定性使用临床判断和(或)定量地使用验证模型评估肺结节恶性概率(Ⅱ 类推荐)。
(1)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为低、中度(5%~65%)者:可考虑 PET⁃CT,以便更好地描述结节的特征(Ⅱ 类推荐)。
(2)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为高度(> 65%)者:对高度怀疑肿瘤者可直接考虑 PET⁃CT,因其可同时进行手术前的预分期(Ⅱ 类推荐)。
(3)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可推荐 CAC 辅助评估(Ⅲ 类推荐)。
【推荐意见 6】 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直径 > 8 mm 者:推荐临床医生根据肺结节恶性概率提出肺结节管理策略(影像学随访、非手术活检或手术)的风险和益处,并考虑患者意愿而决定(Ⅱ 类推荐)。
【推荐意见 7】 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直径 > 8 mm 者,建议基于下列情况在 3~6 个月、9~12 个月及 18~24 个月进行薄层 CT 扫描随访(Ⅱ 类推荐):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1)当临床恶性概率很低时(< 5%);
(2)当临床恶性概率低(< 30%~40%)且功能成像检测结果阴性(PET⁃CT 显示病变代谢率不高,或动态增强 CT 扫描显示增强 ≤ 15 HU);
(3)当穿刺活检结果未确诊;
(4)当充分告知患者后,患者倾向选择非侵入性手段管理。
【推荐意见 8】 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直径 > 8 mm 者:建议在伴有下列情况时采取非手术活检(Ⅱ 类推荐):
(1)临床预测概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
(2)恶性肿瘤的概率为低、中度(10%~60%);
(3)疑诊为需行特定治疗的良性疾病;
(4)患者在被充分告知后,仍希望在手术前证明是恶性肿瘤,尤其是当手术的并发症风险高时。
需注意的是,选择非手术活检的手段应基于:① 结节大小、位置、和邻近气道的关系;② 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③ 可行的技术及术者的熟练程度。
【推荐意见 9】 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直径 > 8 mm 者:建议在下列情况下行手术活检诊断(Ⅱ 类推荐):
(1)临床恶性肿瘤概率高(> 65%);
(2)PET⁃CT 显示结节高代谢或增强 CT 扫描为明显阳性时;
(3)非手术活检为可疑恶性肿瘤;
站群论坛(4)患者在被充分告知后,愿意接受手术来明确诊断。
【推荐意见 10】 孤立性实性结节直径 ≤ 8 mm 且无肺癌危险因素者,建议根据结节大小选择 CT 随访的频率与持续时间(Ⅱ 类推荐):
(1)结节直径 ≤ 4 mm 者应该接受有经验医生的建议随访,如果不随访,应告知患者不随访的潜在危害;
(2)结节直径 4~6 mm 者应常规年度随访;
(3)结节直径 6~8 mm 者在 2 年内应在 6~12 个月随访,如未发生变化,则改为常规年度检查。
【推荐意见 11】 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的直径 ≤ 8 mm 的孤立性实性结节者,建议根据结节的大小选择 CT 随访的频率和持续时间(Ⅱ 类推荐):
(1)结节直径 ≤ 4 mm 者应常规年度检查;
(2)结节直径 4~6 mm 者应在 6~12 个月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则在 18~24 个月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
(3)结节直径 6~8 mm 者应在最初的 3~6 个月随访,随后在 9~12 个月随访,其后每 6 个月随访,如果 2 年后没有变化,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推荐意见 12】 pGGN 直径 ≤ 5 mm 者:建议首次 6 个月随访胸部 CT,随后行年度胸部 CT 随访(Ⅱ 类推荐)。
【推荐意见 13】 pGGN 直径 5~10 mm 者:建议首次 3 个月随访胸部 CT,随后 6 个月行胸部 CT 随访,并建议应用 AI 和人机 MDT 评估,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可辅以 CAC 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推荐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Ⅲ 类推荐)。
【推荐意见 14】 孤立性 mGGN 直径 ≤ 8 mm 者:建议在 3、6、12 和 24 个月进行 CT 随访,并建议应用 AI 和人机 MDT 评估,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辅以 CAC 评估,无变化者随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Ⅲ 类推荐)。
【推荐意见 15】 孤立性 mGGN 直径 > 8 mm 者:建议在 3 个月重复胸部 CT 检查,适当考虑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若结节持续存在,建议应用 AI 和人机 MDT 评估,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辅以 CAC 或 PET⁃CT 评估,必要者考虑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进一步评估(Ⅲ 类推荐)。
【推荐意见 16】 评估中发现有 1 个占主导地位的结节和(或)多个小结节者,建议单独评估每个结节,并建议应用 AI 和人机 MDT 评估,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辅以 CAC 或 PET⁃CT 评估,除非有组织病理学证实转移,否则不可否定根治性治疗(Ⅲ 类推荐)。
【推荐意见 17】 肺癌的优选局部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ⅠA 类推荐)。对于心肺等生理功能不能耐受者,经 MDT 评估和医患共同决策,可以考虑 SBRT 或者消融治疗(Ⅱ 类推荐)。
【推荐意见 18】 基于物联网医学平台,端口开放质控,根据本共识评估肺结节恶性概率和各种替代管理的相关风险,由包括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早期肺癌)诊治分中心在内的各级医院根据肺结节大小,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管理(Ⅲ 类推荐):
(1)基层医院:肺结节 ≤ 5 mm 者在基层医院管理,或根据患者意愿管理;
(2)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肺结节在 5~10 mm 且未明确诊断者建议转肺结节分中心管理;
(3)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 > 10 mm,肺结节分中心未明确诊断者,可由联盟协助指导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