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各位darling!
当你去买药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原研药和仿制药之间纠结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原研药,也叫专利药,是制药公司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研发出来的全新药物。
从发现药物作用的靶点,到筛选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再到临床前的动物实验,最后历经漫长的 Ⅰ、Ⅱ、Ⅲ 期人体临床试验,整个过程就像一场艰辛的马拉松。
一般来说,一款原研药的诞生,至少需要 10 到 15 年,投入的资金更是高达几十亿美元。
站群论坛就拿抗癌神药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来说,它在 2014 年获批上市,为无数癌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背后是研发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如今仍处于专利保护期,价格自然不菲。
在国内,一个疗程的费用就让许多患者家庭不堪重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原研药又爱又无奈。
当原研药的专利到期后,其他药企就可以按照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等标准,生产仿制药。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主要成分相同,不过在辅料和生产工艺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就像常见的阿莫西林,原研药和仿制药的核心成分都是阿莫西林,但由于辅料不同,药品的口感、溶解速度等方面都会有不同。
但仿制药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亲民。因为跳过了研发的巨额成本,上市后的价格往往只有原研药的几分之一,甚至更低。
从 2015 年开始,我国推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的就是确保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一致。简单来说,就是要求仿制药和原研药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基本相同,达到生物等效。
只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才能获得 “品质身份证”,在临床上可以放心地替代原研药使用。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有大量仿制药成功通过一致性评价,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可靠的选择。
然而,原研药与仿制药的争议却始终不断。
2025 年 1 月 24 日,一篇质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数据的公众号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轩然大波。文章指出,国家药监局公布的部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数据存在雷同问题。
经南方周末记者核实,南京正大天晴与瑞士诺华子公司山德士生产的瑞舒伐他汀钙片,以及湖北四环与远大医药生产的盐酸曲美他嗪片,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竟然高度相似。虽然国家药监局很快回应称是编辑失误,并及时更正了相关信息,但这并没有抹除大众对仿制药的担忧。
让人不禁想起去年在网上引发的一场关于阿奇霉素的激烈争论。
有博主提到,孩子患上支原体肺炎后,医院没有进口的阿奇霉素 “希舒美”,直到用上进口药后高烧才得以退去。文章引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综合 ICU 主任叶盛的观点,很多人解读为 “病原体对国产阿奇霉素耐药性极高”。
后来叶盛主任专门发微博澄清,强调自己并没有对国产药和进口药进行对比。尽管如此,这场争论还是将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争议再次推到了公众面前。
从制药行业角度来看,注射用阿奇霉素既有原研药,也有仿制药。有业内人士表示,集采的仿制药注射用阿奇霉素,肯定是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审批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理论上并无二致。然而,公众心中的疑虑依然难以消除。
央视网曾发布过一篇关于公众对进口原研药争议的文章。文章以德国拜耳的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和国产硝苯地平片为例,探讨价格和药效差异,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一个是控释片,一个是普通片,虽然主要成分相同,但剂型和工艺完全不同,直接比较价格和药效显然不太合理。
对于患者或医生来说,选择原研药或者仿制药都有其合理性,但是首先要给到他们选择的权力。目前公立医院已经基本被集采的仿制药占满了,这是令我忧心的。
图片
虽然中标的集采仿制药价格极低,像阿司匹林,一片只要3分钱,但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希望中标药企能够不忘初心,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生产药物。
相关部门也要持续做好监管,不要把一致性评价,变成一次性评价!让患者的每一分药费都花得明明白白、物有所值!
无论是原研药还是仿制药,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恢复健康,这是关系民生的国之大事!
你在用药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原研药和仿制药的选择难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