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1,肝郁脾虚型
- 症状:胁肋胀满,精神抑郁,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这是因为肝郁气滞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
- 治疗:主要是疏肝健脾。方剂可以选用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等疏肝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通过调节肝脏气机和增强脾胃功能来改善脂肪肝。
逍遥散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方剂组成及剂量(常规参考,具体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
- 基础方:柴胡10 - 15克、当归10 - 15克、白芍10 - 15克、白术10 - 15克、茯苓10 - 15克、炙甘草6 - 10克、薄荷3 - 6克(后下)、生姜3 - 5片。
- 加减运用:
- 若肝郁化火,出现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目赤肿痛等症状,可加丹皮10 - 15克、栀子10 - 15克以清肝泻火。
- 若胁肋疼痛较甚,可加川楝子10 - 15克、延胡索10 - 15克增强理气止痛之功。
- 若月经不调、痛经,可加益母草15 - 30克、香附10 - 15克以活血调经。
功效
-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要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能有效缓解两胁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
方解
- 柴胡:为君药,用量稍重。其性辛、苦,微寒,归肝、胆经,可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为治疗肝郁的关键药物。
- 当归、白芍:为臣药。当归甘、辛,温,归心、肝、脾经,能养血和血;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二者配合,养肝血以助柴胡疏肝,且能缓急止痛,针对肝郁血虚所导致的胁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发挥作用。
- 白术、茯苓、炙甘草:为佐药。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健脾渗湿;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它们共同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并且防止肝木乘脾土。
- 薄荷、生姜:为使药。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郁遏之气,且能清利头目;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有助于柴胡等药物疏肝解郁。
用法
- 通常加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一般建议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煎药时,薄荷应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再放入,以免有效成分散失。
2,痰瘀互结型
- 症状:肝脏肿大,胁下刺痛,面色晦暗,身体肥胖,脘腹痞满。这是由于痰湿与瘀血相互交结,停留在体内。
- 治疗:采用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方剂为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半夏、陈皮化痰,桃仁、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可有效化解体内的痰瘀。
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方剂组成及剂量(常规参考,具体依病情和个体调整)
- 二陈汤部分:半夏9 - 15克、陈皮9 - 15克、茯苓9 - 15克、甘草3 - 6克。
- 血府逐瘀汤部分:桃仁9 - 12克、红花9 - 12克、当归9 - 15克、生地黄9 - 15克、川芎6 - 9克、赤芍6 - 9克、牛膝9 - 15克、桔梗6 - 9克、柴胡6 - 9克、枳壳6 - 9克。
功效
- 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用于治疗痰瘀互结所致的多种病症,如身体肥胖、胁肋刺痛、脘腹痞满、面色晦暗等。
方解
- 二陈汤方解
- 半夏:为君药,辛温性燥,归脾、胃、肺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针对痰湿之邪起到主要的祛除作用。
- 陈皮:为臣药,辛苦温,归肺、脾经,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其理气之功有助于恢复脾胃气机,使痰湿得化,并且辅助半夏增强化痰之力。
-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为佐药。能渗湿利水,健脾宁心,通过健运脾胃来杜绝痰湿生成之源,同时利水渗湿有助于痰湿的排出。
- 甘草:为使药,甘平,归心、肺、脾、肾经,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还能缓和半夏、陈皮之燥性。
- 血府逐瘀汤方解
- 桃仁、红花:为君药,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红花辛,温,归心、肝经。二者相须为用,增强活血化瘀之力,是消散瘀血的主要药物。
- 当归、川芎、赤芍、牛膝:为臣药。当归甘、辛,温,归心、肝、脾经,养血活血;川芎辛,温,归心、肝、胆经,活血行气;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牛膝苦、酸,平,归肝、肾经,逐瘀通经,引血下行。它们辅助君药增强活血化瘀之效,并且牛膝还能引导瘀血下行,使瘀血更好地排出体外。
- 生地黄、桔梗、柴胡、枳壳:为佐药。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防止瘀血化热伤阴;桔梗苦、辛,平,归肺经,能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并且与牛膝一升一降,使气血运行通畅;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疏肝解郁,使气机条达,有利于瘀血的消散;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调
3,湿热内蕴型- 症状:胁痛口苦,脘腹胀闷,恶心欲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主要是体内湿热之邪积聚。
- 治疗:治法为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较为合适。茵陈、栀子、黄芩等清热利湿,龙胆草、泽泻、车前子等泻肝胆湿热,从而减轻湿热对肝脏的损伤。
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方剂组成及剂量(常规参考,具体用量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
- 茵陈蒿汤部分:茵陈15 - 30克、栀子9 - 15克、大黄6 - 12克。
- 龙胆泻肝汤部分:龙胆草6 - 9克、黄芩9 - 15克、柴胡6 - 9克、泽泻9 - 15克、车前子9 - 15克(包煎)、木通3 - 6克、当归3 - 6克、生地黄9 - 15克、甘草3 - 6克。
功效
- 清热利湿、泻肝利胆。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肝胆之证,如胁痛口苦、脘腹胀闷、恶心欲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目赤肿痛等症状。
方解
- 茵陈蒿汤方解
- 茵陈:为君药,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能清热利湿退黄,是治疗黄疸的要药,其清利湿热的作用贯穿于整个病程。
- 栀子:为臣药,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可以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辅助茵陈增强清热利湿之力,同时能清三焦之火,使湿热从不同渠道排出。
- 大黄:为佐药,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通过通腑泻下,使湿热之邪从大便排出,并且能清除瘀热。
- 龙胆泻肝汤方解
- 龙胆草:为君药,苦,寒,归肝、胆经。能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是针对肝胆湿热的关键药物,其苦寒之性直折火势,清利湿热。
- 黄芩、栀子(与茵陈蒿汤共用):为臣药。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栀子协助龙胆草和黄芩清热泻火,加强清利湿热的功效。
- 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为佐药。柴胡疏肝解郁,引药归经;泽泻甘,寒,归肾、膀胱经,利小便,渗湿泻热;车前子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清热利尿通淋;木通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尿通淋,清心火。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排出。
- 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防止泻火利湿药物过于苦寒伤阴,同时当归还有一定的活血作用,使气血通畅。
- 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缓和其他药物的苦寒之性。
用法
-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在煎煮过程中,车前子需要包煎。由于本方药物多为苦寒之品,可能会对脾胃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具体的用药疗程和剂量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在服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和身体反应。
4,脾肾两虚型- 症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胁肋隐痛,畏寒肢冷,腹胀纳差,大便溏薄。是因为脾肾阳气不足,运化功能失常。
- 治疗:以健脾补肾为原则。右归丸合四君子汤加减是常用的方剂。附子、肉桂、杜仲等补肾阳,人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通过提升脾肾的功能来治疗脂肪肝。
右归丸合四君子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方剂组成及剂量(常规参考,具体应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
- 右归丸部分:熟地黄15 - 30克、山药10 - 20克、山茱萸10 - 15克、枸杞子10 - 15克、菟丝子10 - 15克、鹿角胶10 - 15克(烊化)、杜仲10 - 15克、肉桂3 - 6克、当归10 - 15克、制附子6 - 10克(先煎)。
- 四君子汤部分:人参(或党参10 - 30克)6 - 10克、白术10 - 15克、茯苓10 - 15克、炙甘草3 - 6克。
功效
- 健脾补肾。用于脾肾两虚证,可改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胁肋隐痛、畏寒肢冷、腹胀纳差、大便溏薄等症状。
方解
- 右归丸方解
- 熟地黄:为君药,甘,微温,归肝、肾经,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滋补肾阴,为补肾的基础药物。
- 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为臣药。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菟丝子辛、甘,平,归肾、肝、脾经,补肾益精。这些药物辅助熟地黄加强补肾的作用,且兼顾肝、脾等脏腑,使阴阳互生,精血互化。
- 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鹿角胶甘、咸,温,归肾、肝经,能温补肝肾,益精养血;杜仲甘,温,归肾、肝经,补肝肾,强筋骨;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当归甘、辛,温,归心、肝、脾经,补血活血;制附子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这五味药可温补肾阳,与滋补肾阴的药物相配合,体现了“阴中求阳”的理念,使肾阳得补,同时增强了温煦身体、强筋健骨等作用。
- 四君子汤方解
- 人参(或党参):为君药,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能大补元气,健脾益肺,是补气的关键药物。如果使用党参,其作用相对平和,也有健脾益气之功。
- 白术:为臣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协助人参(或党参)增强健脾的作用,使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恢复。
- 茯苓:为佐药,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通过渗湿利水,帮助白术健脾,同时防止水湿停滞。
- 炙甘草:为使药,甘,平,归心、肺、脾、肾经,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使各药物相互配合协调。
用法
-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附子有毒,需要先煎30 - 60分钟以减
二,中医治疗脂肪肝主要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型
- 症状:患者常感到胁肋胀痛,情绪抑郁或易烦躁,还可能出现胸闷、嗳气等情况。
- 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其中柴胡、枳壳可疏肝理气,芍药养血柔肝,川芎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帮助改善肝脏的气血运行,减轻症状。
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方剂组成及剂量(常规参考,具体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
- 基础方:柴胡10 - 15克、枳壳10 - 15克、芍药10 - 15克、川芎10 - 15克、香附10 - 15克、陈皮10 - 15克、炙甘草6 - 10克。
- 加减运用:若胁肋疼痛较重,可加延胡索10 - 15克、川楝子10 - 15克以增强理气止痛之效;若肝郁化火,出现口苦、目赤等症状,可加栀子10 - 15克、黄芩10 - 15克清热泻火。
功效
- 疏肝理气。用于肝郁气滞证,可有效缓解胁肋胀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胸闷、嗳气等症状。
方解
- 柴胡:为君药,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经。能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是治疗肝郁气滞的关键药物,可引领诸药入肝经发挥作用。
- 枳壳、香附、陈皮:为臣药。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调理气机;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能疏肝解郁,理气宽中,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增强疏肝理气之功;陈皮辛苦温,归肺、脾经,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在疏肝的同时兼顾脾胃,防止气机郁滞影响脾胃运化。
- 芍药、川芎:为佐药。芍药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等理气药相伍,可防止理气药物过于辛散而伤阴血,同时能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胁肋疼痛;川芎辛,温,归心、肝、胆经,活血行气,能增强行气活血之力,使气血通畅,肝郁得解。
- 炙甘草:为使药,甘平,归心、肺、脾、肾经,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还能缓和柴胡、枳壳等药物的峻烈之性。
用法
-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在煎药过程中,先用适量的水浸泡药物30分钟左右,然后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煎煮20 - 30分钟,倒出药液;接着再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稍短,约15 - 20分钟,将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2,痰湿内阻型- 症状:身体肥胖,胁肋隐痛,脘腹胀满,口中黏腻,乏力倦怠。
- 治疗:治法为化痰祛湿。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半夏、陈皮、茯苓能燥湿化痰,苍术、厚朴健脾燥湿,理气和中,有助于清除体内痰湿。
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成人常规剂量,仅供参考)
- 半夏(汤洗七次):15g
- 橘红:15g
- 白茯苓:9g
- 甘草(炙):5g
- 苍术(泔浸):12g
- 厚朴(姜制):9g
- 陈皮(去白):9g
- 生姜:6g
- 大枣:3枚
二、功效
- 燥湿化痰、行气和胃。主要用于治疗痰湿内阻、脾胃气滞所致的胸膈满闷、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而厚等症状。
三、方解
- 二陈汤部分
- 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
- 橘红(陈皮):理气行滞,燥湿化痰,使气顺则痰消,为臣药。其与半夏相配伍,体现了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的原则。
- 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为佐药。
- 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健脾和中,为使药。
- 平胃散部分
- 苍术:苦温燥湿,为君药,能燥湿健脾,使湿邪得去。
- 厚朴:行气除满,为臣药,可助苍术燥湿,且能行脾胃之气滞。
- 陈皮(与二陈汤共用):加强理气和胃之功,助苍术、厚朴行气化湿。
-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生姜还可助半夏降逆止呕,大枣能补脾益胃。二者在方中起到调和营卫、调和脾胃的作用。
四、用法
- 煎服法:将上述药物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大火煮开,转小火煎煮约20 - 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煎煮一次,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具体用法可以根据病情和医嘱适当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方剂的应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灵活加减。
3,湿热蕴结型- 症状:胁肋胀痛,口苦口黏,厌油,食少纳呆,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赤。
- 治疗: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茵陈蒿汤加减比较常用。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栀子清三焦之火,大黄泻下通便,使湿热从二便排出体外。
茵陈蒿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成人常规剂量,仅供参考)
- 茵陈:18g
- 栀子(擘):9g
- 大黄(去皮):6g
二、功效
- 清热,利湿,退黄。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表现为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畅或秘结等。
三、方解
- 茵陈:为君药,味苦微寒,能清热利湿退黄。其善于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湿热从小便排出,是治疗黄疸的要药。
- 栀子:为臣药,苦寒清热,通利三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出。栀子协助茵陈加强清热利湿的作用,并且可以清泻三焦之火而除烦热。
- 大黄:为佐药,苦寒泻下,能荡涤肠胃,通利大便。它可以使湿热瘀滞从大便而解,是“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的体现,通过泻下瘀热,助茵陈、栀子清利湿热。
四、用法
- 煎服法:将上述药物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浸泡30 - 60分钟。先用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煎煮约20 - 30分钟,倒出药液。然后再加水煎煮一次,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或三次温服,每日一剂。
- 具体的用法和剂量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患者的体质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同时,阴黄患者(黄色晦暗如烟熏等)不宜使用本方。
4,肝肾阴虚型- 症状:头晕耳鸣,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干咽燥。
- 治疗:以滋补肝肾为原则。一贯煎加减是不错的选择。生地黄、枸杞子滋补肝肾,北沙参、麦冬养阴生津,当归、川楝子理气活血,改善肝肾阴虚的状况。
一贯煎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成人常规剂量,仅供参考)
- 北沙参:10g
- 麦冬:10g
- 当归身:10g
- 生地黄:30g
- 枸杞子:12g
- 川楝子:5g
二、功效
- 滋阴疏肝。用于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症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三、方解
- 生地黄:重用为君药,滋养肝肾阴血,涵养肝木。其性寒味甘,能清热凉血,且补而不腻。
- 枸杞子、北沙参、麦冬:为臣药。枸杞子补肝肾;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之阴,肺胃之阴充足可以滋生肾水,且金旺可以制木,协助君药增强滋阴之力,同时也能濡养肝木。
- 当归身:养血和血,起到补中有行的作用,使诸药补而不滞,为佐药。
- 川楝子:疏肝理气,泄热止痛。虽为理气药,但用量较轻,在大队滋阴药中,既能疏泄肝气,又不会过于温燥而伤阴,为使药。
四、用法
- 煎服法:将上述药物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左右。先用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煎煮20 - 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煎煮一次,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 实际应用中,剂量和用法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
此外,中医还会配合食疗,比如推荐山楂、荷叶等食物帮助消食降脂;同时建议患者适当运动,调整生活习惯,综合改善脂肪肝状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