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综合征是指头部受外力打击后出现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亦称之为脑震荡,是头外伤中最轻的一种。若受伤3个月后未能痊愈者,多留有后遗症,此即称为脑外伤后综合征。
病 因:多因拳头、棍棒、石块击伤头部;或因跌坠、撞击颅脑;或砸伤头部所致。
症 状:头部受伤后,轻则瘀肿疼痛,或破皮出血;重则立即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但时间短暂,一般几分钟,最多不超过半小时,随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或后遗头痛、头晕、失眠、健忘,或耳鸣、目眩等。无颅脑器质性损伤。
1.脑震伤片
【组成】落得打1500克,川芎1500克,煨天麻1000克,石菖蒲500克,炒白芷1000克,参三七500克,广木香500克,钩藤1000克。
【制法】片剂。上药依法加工,压制成片,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片,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活血祛风、止头痛头晕。
【主治】头部外伤、脑髓震伤、头痛头晕等症。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魏指薪方。屡用有效。
2.镇神丸
【组成】飞辰砂3克,紫丁香15克,肉桂15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粽角为丸(小丸),金箔为衣。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日服1~2克,温开水送下。
【功能】清心宁神。
【主治】震脑昏晕、心神不宁。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陆银华方。屡用有效。
3.安脑口服液
【组成】福建莲痤蕨30克,夜交藤30克,珍珠母30克,延胡索12克,党参10克,徐长卿10克,生地黄10克,熟地黄10克。
【制法】浓缩液。将上药熟煮2次,再将2次药液合并浓缩成50毫升,以5剂计,共250毫升装1瓶。加防腐剂及灭菌。
【用法】口服。每次服25毫升,每日服2次。30日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1个疗程后停药1~2个月,再服第2个疗程。
【功能】益气补血、养心安神、通络止痛。
【主治】脑外伤后综合征。
【附记】引自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叶子良方。治疗120例,均为脑震荡。经治疗6个月后仍存在头晕、头痛、失眠、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者,结果基本治愈89例,好转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7%。
4.龟瓜散
【组成】龟首1只(王八脑袋),黄瓜子9克。
【制法】散剂。龟首用干燥箱干燥,研为细末,黄瓜子干燥研细,二味混合均匀备用(为1日量)。
【用法】口服。上1日量分3次于饭后用黄酒送服。5天为1疗程。
【功能】滋阴清热、祛风止痛。
【主治】脑震荡后遗症。
【附记】引自程爵棠《民间秘方治百病》。屡用有效。
5.田七散
【组成】广西田七粉适量。
【制法】散剂。将田七研为细末,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昏迷者可用鼻饲法给药)。
【功能】活血散瘀、通络醒脑。
【主治】颅脑外伤。
【附记】引自程爵棠《民间秘方治百病》。一般轻型仅用本方,中型则加用利尿,脱水中药。
6.复方丹参片
【组成】紫丹参9克,熟三七1克。
【制法】片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压制成片,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片,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8周为1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镇静安神。
【主治】脑外伤后综合征。
【附记】引自程爵棠《民间秘方治百病》。屡用有效。
365建站7.大黄散
【组成】大黄6克,白芷6克,川芎5克,细辛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7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凉血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脑挫伤以头痛为主者。
【附记】引自雍履平《脑病辨治》。屡用效佳。
8.健脑散(一)
【组成】红参15克,紫河车25克,鸡内金25克,地鳖虫20克,当归20克,枸杞子20克,制番木鳖10克,川芎10克,地龙12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全蝎12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脑挫伤恢复期以头痛为主者。
【附记】引自雍履平《脑病辨治》。屡用效佳。
9.脑灵丸
【组成】牛黄、胆南星、龙齿、僵蚕、天麻、全蝎、白花蛇、高丽参、朱砂、琥珀、伸筋草各适量。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1~2岁者每服1.8~3.5克;3~6岁者每服5克;7~10岁者每服7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功能】疏通气血、醒脑益智、安神通络。
【主治】儿童脑性瘫痪(脑损伤综合征)。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贾广田方。治疗93例,并配合针灸及竹管疗法,结果接近治愈43例,显效4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100%。
10.健脑散(二)
【组成】红人参15克(参须30克可代),地鳖虫21克,当归21克,甘枸杞子21克,制马钱子15克,川芎15克,地龙12克,制乳香12克,制没药12克,炙全蝎12克,紫河车24克,鸡内金24克,血竭9克,甘草9克。
【制法】散剂。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候,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炸时间过长,则内心发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1枚切开,以黑面呈紫红色最为合度。以上诸药晒干,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或装入胶囊亦可。
【用法】口服。每次服4.5克,每日早、晚各服1次,开水送服。可连续服2~3个月。
【功能】攻补兼施、通络止痛。
【主治】脑震荡后遗症,症见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兼治严重神经官能症。
【附记】引自程爵棠《秘方求真》。朱良春方。屡用屡验。一般用药1~2周始见效机,以后持续服用2~3个月,多能治愈。如有阴虚或阳虚或痰浊内阻者,应配合辨治之汤剂以助之,其效始著。
11.护脑散
【组成】党参20克,黄芪20克,丹参20克,酸枣仁20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全当归15克,菟丝子15克,生牡蛎15克,蒺藜10克,川芎10克,远志10克,柏子仁10克,黄精10克,生甘草10克,桑椹子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15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10天为1疗程。
【功能】益气活血、补肾健脑。
【主治】脑震荡。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必要时也可每日1剂,水煎服。
12.脑震荡膏
【组成】丹参250克,当归250克,赤芍药250克,怀牛膝250克,川芎100克,石莒蒲100克,钩藤100克(后人),白芷100克,生龙骨200克,生牡蛎200克,红花80克,桃仁80克,薄荷80克(后人),生甘草6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再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
【功能】活血通窍、镇静安神。
【主治】脑震荡。
【加减】若头痛剧烈者,加田三七末50克(兑入);若烦躁易怒者,加栀子100克,珍珠母100克;若夜不能寐者,加柏子仁100克,酸枣仁100克(炒);若胸闷呕恶者,加法半夏100克,桔梗100克,苏叶100克;若瘀血日久,疼痛仍甚者,加水蛭、蜈蚣、全蝎各60克(均研末兑入)。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13.止痛丸
【组成】全当归20克,防风20克,羌活20克,制南星15克,全蝎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蔓荆子15克,钩藤15克,槟榔6克,琥珀6克,三七6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3次,开水送服。
【功能】活血化瘀、祛风平肝、通络止痛。
【主治】脑震荡。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有效率可达98%以上。
14.丹红口服液
【组成】丹参45克,红花6克,茯神12克,骨碎补12克,川续断12克,白菊花12克,钩藤18克(后下),甘草3克,三七末3克(兑入)。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2~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兑入三七末和匀即成。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能】益肾活血、平肝安神、止痛止晕。
【主治】脑震荡后遗症。
【加减】头痛甚者,加血竭12克,元胡15克,或加地龙12克,蜈蚣6克;头晕甚者,加生石决明30克,蒺藜12克;耳鸣者,加磁石15~30克;失眠甚者,加珍珠母30克,生铁落30克,朱砂9克(冲人);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30克,麦芽12克。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
15.狗脊灵仙散
【组成】当归尾15克,钩藤20克,狗脊20克,威灵仙20克,丹参20克,川续断20克,何首乌10克,天麻10克,桂枝10克,蜈蚣12克,穿山甲12克,白芍药25克,生甘草9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7日为1疗程。
【功能】益肾平肝、活血通络、缓急止痛。
【主治】脑震荡后遗症。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据临床观察,一般用药1~4个疗程,治愈率可达95%以上。
16.泽兰口服液
【组成】泽兰15克,云茯苓15克,丹皮10克,地鳖虫10克,当归10克,薄荷10克,柴胡10克,法半夏10克,黄芪12克,大枣12克,细辛3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能】消痰化瘀、升清降浊。
【主治】脑震荡后遗症。
【加减】头痛甚者,加川芎10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眩晕甚者,加菊花15克,钩藤15克,石决明20克;呕吐者,加代赭石20克,竹茹10克;便秘者,加麻仁10克,大黄6克(后下);神疲、乏力、纳差者;加党参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10克。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
17.琥珀丸
【组成】西琥珀3克,辰砂3克,青龙齿-15克,枸杞子15克,白芍药15克,木通5克,大腹皮12克,桑白皮12克,桃仁12克,赤芍药9克,荆芥穗6克,柴胡6克,香附6克(制),党参15~3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镇心安神、升清降浊、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主治】头颅外伤后遗症。症见头痛耳鸣、头晕目眩、神倦懒言、四肢乏力、恶心呕吐、夜寐不安、记忆力减退、苔白、脉细无力。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18.头伤复原散
【组成】熟红参10克,当归10克,血竭10克,沉香30克,麝香1克,琥珀3克,珍珠5克,茯苓12克,朱砂0.3克,丁香10克,三七6克,人中白9克,乳没(即乳香、没药)各6克,天麻15克。
【制法】散剂。用水豆腐1块,将珍珠、琥珀、朱砂3味放入水豆腐中,煮沸1小时后,取出珍珠和琥珀(朱砂和豆腐不用),共研极细末,分作14包,收贮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包,每日服2次,开水泡服。
【功能】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平肝安神。
【主治】头部外伤后恢复期顽固性头痛、伴头痛、失眠、多梦。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孙广生方。屡用卓效。
19.散瘀口服液
【组成】当归30克,生地黄30克,怀牛膝20克,桃仁20克,红花15克,枳壳15克,川芎15克,桔梗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地鳖虫10克,柴胡18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理气行瘀活血。
【主治】脑损伤后遗症。
【加减】若气虚者,加黄芪30~60克;有颅骨骨折或做开颅手术者,加自然铜30克。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王作林方。治疗38例,痊愈3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6%。
20.归香散
【组成】当归尾12克,桃仁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大黄10克,自然铜10克,骨碎补15克,儿茶15克,地鳖虫6克,红花6克,血竭3克。朱砂0.5克,麝香0.5克。
【制法】散剂。先将前十味共研细末,再与后三味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15天为1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宣窍安神。
【主治】外伤致瘀头痛。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孕妇忌服。
21.荣脑散
【组成】①苏木15克,刘寄奴10克,箭羽10克,菖蒲6克,地鳖虫6克,豨益草15克,泽兰10克,鸡血藤30克,赤芍药10克,川芎6克。②生地黄18克,桑椹子30克,芝麻20克,女贞子15克,胡桃仁15克,首乌10克,枸杞子10克,补骨脂10克,龙眼15克,当归10克,熟地黄18克。
【制法】散剂。上列两方,各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
【功能】①化瘀通络、补肾荣脑。②补肾荣脑、活血通络。
【主治】脑外伤后综合征(早期用方①,中期两方交替使用。后期用方②)。
【加减】头痛者,加藁本、蔓荆子;头晕者,加天麻、钩藤、菊花;失眠者,加首乌藤、酸枣仁;呕恶者,加枇杷叶、旋覆花、竹茹、藿香;心悸者,加琥珀、朱砂、远志;肢颤者,加僵蚕、全蝎;耳鸣者,加磁石、蝉衣等。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谢海洲方。治疗30例,均为病程长,病情重。结果基本治愈10例,显效7例,好转12例,无效1例。疗程1月者5例,半年者8例,1年者3例,3年者9例,3年以上者5例。
22.涤痰祛瘀丸
【组成】青碟石15克,天竺黄10克,石菖蒲15克,僵蚕10克,川芎3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赤芍药20克,丹参3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若症重者,也可改用水煎服,每日1剂。待病情稳定后,再服丸剂。
【功能】活血祛瘀、涤痰开窍。
【主治】脑外伤后综合征。
【加减】头痛严重者,加全蝎6克,地龙6克,蜈蚣2条,共研细末,分2~3次冲服;步履艰难者,加怀牛膝10克,木瓜10克;惊恐失眠者,加远志10克,胆南星10克,琥珀粉1.5克;兴奋烦躁不安者,加栝楼15克,槟榔15克,大黄15克。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张庆昌方。治疗20例,均发生于脑震荡之后,结果痊愈18例。
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